政府研究物流产业关于wto应对政策的一些情况(提纲)
发布时间:2019-08-14 21:26:15
作者:戴定一
最近政府对于物流的发展给与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国家经贸委年初召开了流通现代化现场会议,并从今年开始把物流项目列入技改贴息贷款,科技部在十五攻关项目中,把物流作为电子商务课题的一个子项目组织攻关。最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推进问题。此外,许多部门都采取委托、合作等方式开展有关物流的课题研究。我谈谈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具有共性,也希望得到会议上的关注,专家的指点。
一、简介一个物流课题的研究
今年4月,有关政府部门给各行业协会下达一批研究课题,内容集中在加入wto以后各产业的对策,特别是财税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接受了一个课题,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了以丁俊发常务副会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和写作班子,吸收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企业代表。这次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有关方面指出,所提出的对策一定要可操作,财税对策可以是制度方面的调整或改革、也可以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或者是财政投资的支持等。这些措施既要适应wto,又要有利于国家利益。
在随后的一段紧张日子里,课题小组主要作了三件事。一是收集现有的物流研究报告,包括国外权威咨询机构的报告;二是收集国外物流发展政策的资料;三是连续开了几个座谈会,有理论专家,也有企业代表。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初稿,可以说初稿的内容可以涵盖所收集的资料,具有代表性。现在看来初稿过多地反映了企业的呼声。在初稿的对策建议里,除了强调要抓好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外,其他许多要求入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解决交通运输的条块分割管理等等,都是企业比较强烈的要求。当时以为我们在帮助企业作实事。
初稿很快被有关部门否定。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产业的概念不清,政策无法操作;二是加入wto对产业的影响不清,政策的方向难以确定;三是支持物流产业如何与政府职能(如公共财政)相统一, 要适应wto 规则下的政府职能,否则难以进入议事日程。
经过这样的反复,我们感到政府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二、需要深入讨论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产业的基本概念问题,涉及到政策使用的范围。现在看来,物流与物流产业,物流产业与第三方物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这些概念尽管讨论的很多,但是并没有分的很清,特别是从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角度来看,还很不严谨。
其次是物流产业究竟有什么特殊性?需要什么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支持政策?我们研究了许多物流报告,发现物流产业的问题在许多其他产业中也存在,例如统一规划、标准化、人才培养、管理条块分割等等,这些问题不是物流产业特殊性的表现,因此不能成为需要特殊支持政策的理由。从国外的政策研究资料中我们也发现,发达国家并没有把物流炒得那么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支持政策。相反地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对行业的制约和规范,如许多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税收大于支出,政府对污染、安全等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看来,国外政府对于竞争性行业是没有特殊支持的,政府的支持主要是面向环境、教育、安全、科技等公益性事业,这就是公共财政的思想。
最后是政府的政策也要有效益评估,但是不能只体现在行业内,必须体现在全社会。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有两点感受,可能也是政府有关人士的感受。一是与国外对比,国内把物流炒的过热,过于理想化。物流与传统的仓储运输有密切的联系,物流实践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经验需要总结,中国的物流理论要建立在中国的实践基础之上;二是不要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下的产业政策来研究wto 的对策,政府要代表全民的利益,政府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这是政府的一次接轨。
三、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问题和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课题的修改稿有了很大改进,政府的支持措施主要在规划、基础统计信息、改进会计制度、人才培养等等。政府直接支持物流项目之类的建议大大减少。但仍有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是物流的公共信息平台要不要建设?如何建设?看来主要是商业模式的设计问题;二是物流标准化进程如何具体推进,如何处理标准化和领袖企业的关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即将推出“2002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推介活动,是一种把重点深入到中国物流实践的研究和中介中取得方法,是把推广应用、培养领袖企业和形成市场标准相结合的探索,希望得到各方面指导和支持。
最近政府对于物流的发展给与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国家经贸委年初召开了流通现代化现场会议,并从今年开始把物流项目列入技改贴息贷款,科技部在十五攻关项目中,把物流作为电子商务课题的一个子项目组织攻关。最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推进问题。此外,许多部门都采取委托、合作等方式开展有关物流的课题研究。我谈谈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具有共性,也希望得到会议上的关注,专家的指点。
一、简介一个物流课题的研究
今年4月,有关政府部门给各行业协会下达一批研究课题,内容集中在加入wto以后各产业的对策,特别是财税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接受了一个课题,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了以丁俊发常务副会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和写作班子,吸收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企业代表。这次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有关方面指出,所提出的对策一定要可操作,财税对策可以是制度方面的调整或改革、也可以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或者是财政投资的支持等。这些措施既要适应wto,又要有利于国家利益。
在随后的一段紧张日子里,课题小组主要作了三件事。一是收集现有的物流研究报告,包括国外权威咨询机构的报告;二是收集国外物流发展政策的资料;三是连续开了几个座谈会,有理论专家,也有企业代表。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初稿,可以说初稿的内容可以涵盖所收集的资料,具有代表性。现在看来初稿过多地反映了企业的呼声。在初稿的对策建议里,除了强调要抓好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外,其他许多要求入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解决交通运输的条块分割管理等等,都是企业比较强烈的要求。当时以为我们在帮助企业作实事。
初稿很快被有关部门否定。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产业的概念不清,政策无法操作;二是加入wto对产业的影响不清,政策的方向难以确定;三是支持物流产业如何与政府职能(如公共财政)相统一, 要适应wto 规则下的政府职能,否则难以进入议事日程。
经过这样的反复,我们感到政府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二、需要深入讨论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产业的基本概念问题,涉及到政策使用的范围。现在看来,物流与物流产业,物流产业与第三方物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这些概念尽管讨论的很多,但是并没有分的很清,特别是从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角度来看,还很不严谨。
其次是物流产业究竟有什么特殊性?需要什么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支持政策?我们研究了许多物流报告,发现物流产业的问题在许多其他产业中也存在,例如统一规划、标准化、人才培养、管理条块分割等等,这些问题不是物流产业特殊性的表现,因此不能成为需要特殊支持政策的理由。从国外的政策研究资料中我们也发现,发达国家并没有把物流炒得那么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支持政策。相反地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对行业的制约和规范,如许多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税收大于支出,政府对污染、安全等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看来,国外政府对于竞争性行业是没有特殊支持的,政府的支持主要是面向环境、教育、安全、科技等公益性事业,这就是公共财政的思想。
最后是政府的政策也要有效益评估,但是不能只体现在行业内,必须体现在全社会。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有两点感受,可能也是政府有关人士的感受。一是与国外对比,国内把物流炒的过热,过于理想化。物流与传统的仓储运输有密切的联系,物流实践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经验需要总结,中国的物流理论要建立在中国的实践基础之上;二是不要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下的产业政策来研究wto 的对策,政府要代表全民的利益,政府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这是政府的一次接轨。
三、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问题和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课题的修改稿有了很大改进,政府的支持措施主要在规划、基础统计信息、改进会计制度、人才培养等等。政府直接支持物流项目之类的建议大大减少。但仍有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是物流的公共信息平台要不要建设?如何建设?看来主要是商业模式的设计问题;二是物流标准化进程如何具体推进,如何处理标准化和领袖企业的关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即将推出“2002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推介活动,是一种把重点深入到中国物流实践的研究和中介中取得方法,是把推广应用、培养领袖企业和形成市场标准相结合的探索,希望得到各方面指导和支持。
最新资讯
-
09-06 2
-
08-08 0
-
08-24 1
-
08-04 2
-
08-08 1
-
08-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