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网络传播侵权作品行为有明确量刑标准

发布时间:2019-08-27 16:02:15


  


  资料图片:2010年7月21日,中国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联合启动2010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该行动旨在适应版权保护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为互联网、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版权保护秩序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意见》的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表示,《意见》的一个重点,是解决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量刑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熊选国表示,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也是与网俱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手段在不断的翻新,不再局限于过去有形的载体来实施犯罪行为。从司法实践来看,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多。

  熊选国说 ,为了有力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三款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应当视为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明确了这种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方式之一。

  熊选国指出,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存储容量大、侵权作品与非侵权作品共网并存这些特点,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问题,对于如何把握或者如何认定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认识。

  “这次《意见》的一个重点,是解决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量刑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也就是说,《意见》从非法经营数额、传播他人作品数量、作品被点击的次数、注册会员人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侵权作品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打击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熊选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