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本管理为信托公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信托业竞争格局面临重构
发布时间:2019-08-27 00:18:15
当下,《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净资本。
《办法》的核心是信托公司可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将与净资本挂钩,这一办法类似于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约束。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例如信托公司最低的资本金比例、不同种类信托产品的权重如何确定等细节需要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托公司的业务规模将受制于净资本规模,整个信托行业面临巨大的再融资压力,《办法》将迫使信托公司真正转型,淡出低盈利性的银信合作业务。面对新的游戏规则,信托公司亟待加强主动管理,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式,一部分转型迅速的公司将快速上位,整个信托业的竞争格局面临重构。
在当下广受争议的银信合作产品中,信托公司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运作平台,而产品的项目开发、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均由商业银行主导和操作。信托公司基本没有话语权,一般只能获取千分之几的手续费。加之此类业务门槛低、可复制性强,因此信托公司之间往往出现恶性竞争。这种“通道”而非资产管理者的功能使信托公司的盈利水平受到极大限制。2009年公布年报的50家信托公司的平均信托报酬率仅为0.86%。
造成上述现象,有信托公司人才储备、组织架构等多方面原因。,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办法制止业务部门的违规行为,内部合规部门形同虚设,内部稽核力量非常单薄,一线做产品设计和推销、售后服务的能力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信托公司要实现从“通道”向“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变,改变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显然是一项关系到包括公司治理、用人机制、薪酬体系、风险控制以及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目前市场上一些信托公司在业务开拓方面,往往比较注重个人的资源开拓能力,崇尚盎格鲁-撒克逊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团队的力量以及组织职能,不仅不能将个体纳入到组织之中,实现个人资源的组织化,相反往往让组织资源进行个人化表达。这种展业模式在“办法”实施后将是不可持续的。
信托公司在《办法》实施后要完成主动转型,首先要对自身的战略进行清晰的定位,随之调整其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且通过组织重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公司各方面的制衡。
要成为“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理财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从产品开发角度而言,信托公司要实现转型,还需要用基金化原理来构建产品模式,设计和塑造标准化信托产品,打造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信托产品品牌,使信托产品逐渐具备标准化、系列化、品牌化,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拓宽市场范围,实现规模效益。相比之下可以发现,一些行业领先的信托公司的产品开发比较注意系统性和关联性。这些公司虽然产品很多,覆盖面广,但设计内核比较稳定,在统一的风险控制和业务体系下,不断发展开拓产品,容易形成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实施净资本管理,是信托公司面临的一次机遇。信托公司应在回归本业的基础上突出信托公司的优势和强项,并在相关的业务领域做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信托公司应当借此契机转变角色,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后台”,成为丰富的、个性化信托理财产品的主导力量,在金融产品设计、高端客户合作、投资领域拓展等更多的领域实现多层次的发展。>>>信托投融资项目尽职调查实务培训-参考提纲
最新资讯
-
银监会表示部分房地产商资金链已断裂:银行和信托应预防房企崩盘
07-19 1
-
08-09 1
-
08-25 0
-
08-04 1
-
08-04 0
-
08-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