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短期内信贷类产品信息透明度下降 潜在风险需关注

发布时间:2019-08-16 04:14:15


路透北京6月28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称,5月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和预期收益水平方面均表现出向好趋势.但与此同时,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明显下降,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报告显示,2010年5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794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39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最差值分别为2.29%和2.12%.

当月信用类产品共发行122款.其中信贷类产品99款,占八成以上,主要投资于资本货物、材料、运输及公用事业等资金密集型行业.

今年以来信贷类理财产品频繁受到规范,中国证券时报周一报导称,,即要求部分银信产品规模与发行增速居前的十多家信托公司主动压缩业务规模.[ID:nCN1156613]

",一些此前公布信贷类产品运作方向的理财产品不再提供或者不公开提供产品的详尽投资方向."报告称,"122款信用类产品中76款产品的公开信息不足以支持产品的评价,且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研究所并提示,"贷款对倒"类理财产品的会计风险值得关注,以应收账款项目将"贷款对倒"类产品的本息收益计入发行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潜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二是容易滋生发行主体的经营风险.

报告并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动力在减弱,尤其是结构类产品,新发产品数量下降约5%.同时在加息预期的宏观背景下和负利率时代的压迫下,发行主体不断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并适当降低产品的投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5月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和预期收益水平方面均表现出向好趋势,除了5月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远远优于前期产品外,产品的变现能力,即流动性水平也高于前期产品,委托期限大幅缩短.


**混合类产品填补信贷类空白**

进入2010以来,为填补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空白,组合管理类的混合类理财产品数量一骑绝尘.混合类产品超越信用类产品,成为继利率类产品之後的第二大资产类型,5月共发行226款.

报告称,组合资产池的管理模式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突破了单一投向理财产品负债期限和资产期限必须严格对应的缺陷,扩大了银行的资金运用范围和客户收益空间,同时赋予发行主体充分的主动管理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银行在资产管理及风险防控方面的优势.

研究所并强调,组合管理类产品信息不透明的顽疾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潜在隐患依然存在.

同时应密切关注外币类产品的汇率风险,在中国央行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下,产品发行者应谨慎发行外币类产品,投资者亦当警惕并防范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