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1-04-01 02:24:15


主持人:本报记者 金立新

  特邀嘉宾:西南财大 罗志华 周麟

  对于信托公司,2007年是一个微妙的年份。这一年,既有信托新政的颁布实施,也有资本市场的异常火爆。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信托公司运营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008年,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信托公司的运营又将出现什么特点?请看本报记者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副所长罗志华博士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副研究员、信托研究部负责人周麟的对话——

  主持人: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信托产品的数据统计。能否根据你们的统计,对2007年信托市场的总体概况进行一个回顾?

  周麟:2007年,共有44家信托公司新发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564只,募集资金总额700.14亿元。其中,运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39只,运用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33只,运用于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产品76只,运用于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产品398只,运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托产品18只。在资金运用方面,基础设施领域成立信托产品46只,募集资金34.57亿元;房地产领域成立信托产品45只,募集资金72.20亿元;工商企业领域成立信托产品53只,募集资金92.90亿元;证券投资领域成立信托产品373只,募集资金485.06亿元;其他领域成立信托产品20只,募集资金15.41亿元。

  回顾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情况,我们发现,、为高端客户服务的金融产品,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对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更高了。在2006年,贷款类集合产品还占据主要投资方式,2007年新政实施后,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进入了从以贷款为主向以投资为主的转型,贷款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大为减少,体现在非证券投资领域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和成立规模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50%以上。如果2007年国内证券市场不是处于牛市行情,那么,2007年有可能成为重新登记以来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最惨淡的一年。

  主持人:2007年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向以投资为主转型,具体是怎么体现的?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些特点的出现?

  罗志华: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该领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变动曲线与产品总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度极高,其中2007年1月到11月,证券投资类集合产品的月度募集资金规模与月度成立总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0。由此可见,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主导了2007年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市场。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

  首先,2007年3月信托新政正式实施,以投资管理为核心理念的信托业务展业导向对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运用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次,2007年股票市场处于少见的牛市,投资证券市场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再次,通胀压力提高了投资者对投资的收益预期,传统贷款类信托产品的固定收益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降低,运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由于项目周期通常较长,在缺乏流动性安排的情况下导致预期收益有限。最后,非证券投资类集合产品的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的需求。

  从2007年12月成立情况来看,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果证券市场继续延续高位震荡盘整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将会继续下降。

  主持人:能否就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在几个主要领域的表现情况做一分析?

  周麟: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工商企业和证券投资四个领域。

  2007年,基础设施领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46只,募集资金规模34.57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5.74%。其中,贷款运用38只,权益投资2只,股权投资2只,组合运用2只(贷款+股权投资),其他方式投资2只。2007年,该类产品依旧以贷款运用为主,非贷款的投资方式运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2007年1月至4月,有35只基础设施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而在之后的8个月中,仅仅成立了11只该类产品。与2006年的128只产品相比,数量上减少了83只,减幅为64.84%。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007年3月实施的信托新政对个人投资者和贷款类产品作出明确的限制;该领域的资金运用过于集中在贷款方式上,;证券投资热潮将富余资金引向了股票市场,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的许多个人投资者更愿意投资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

  在房地产领域,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45只,募集资金规模72.20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7.83%。其中,贷款运用28只,权益投资7只,股权投资4只,其他方式投资6只。从产品成立的情况来看,该领域的创新依旧不足,贷款运用的方式占了62.22%。在2006年颁行的《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和2007年信托新政的双重约束下,2007年该领域成立的信托产品陷入了低谷。此外,国家为了进一步控制房价涨幅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该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工商企业领域,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53只,募集资金规模92.90亿元。其中,贷款运用19只,权益投资11只,股权投资21只,其他方式投资2只。与2006年的71只产品相比,2007年信托产品成立的数量下降了18只,降幅为25.35%。与上述两个运用领域明显不同的是,该领域中采用非贷款投资方式成立的信托产品占比达到64.15%。2007年,信托产品投资方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股权投资信托领域,其表现在于PE类信托产品数量的增加,发行PE类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数量也在增加。

  在证券投资领域,2007年证券投资领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成立373只,首次募集资金规模达到485.06亿元。2007年证券投资领域信托产品的热潮主要得益于股票市场的牛市特征,且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新推出的法规对该领域的约束较少。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该领域新增的开放式信托产品有50多款,所以2007年末该领域实际管理的信托财产要远大于485.06亿元。

  主持人:展望2008年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你们认为主要会集中在哪些领域?又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

  罗志华:2008年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还应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工商企业和证券投资领域,但是不同领域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基础设施领域是一个风险低、收益稳定的领域。但它对资金的投资规模要求往往较高,投资周期也较长。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如果达不到必要的融资规模,就难以改变以贷款运用为主要投资方式的现状。如果2008年政策变化不大,机构投资者仍然未能有较大的发展,仅仅依靠50个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力量很难扭转该领域集合信托产品的困境。2007年,当该领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陷入困难之际,一些信托公司纷纷和商业银行合作,发行进入该领域的单一信托产品。如果说2008年信托公司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能够有所突破的话,应该是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或者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进行连接的运用于基础设施的信托产品规模进一步扩大。从理论上说,信托公司组建信团共同运作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是可行的方式,但是由于行业内合作的案例较少,预计不会成为突破信托资金募集规模的主流方式。

  在房地产领域,2007年下半年,联华信托一直在致力于REITs产品的开发,虽然计划中首个准REITs产品的募集资金尚未到位,但仍然是2008年值得期待的事情。联华信托的“联信精瑞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型信托计划”如果能够顺利成立并且成功运作,将会对2008年及其以后的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工商企业领域,2007年信托公司在该领域的创新和尝试已经为2008年开了一个好头。预期2008年度,权益类和股权类集合产品将会更多地出现在该领域。

  在证券投资领域,2007年该领域的热潮主要是由于A股牛市所主导的。2008年度,股票市场的变动会对该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和成立产生直接的影响。2007年年底,新发行的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出现了延长推介期的情况,可以说是该领域降温的一个预兆。

  主持人:从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与运用上看,你们认为2007年信托公司的运营该如何总结?2008年信托公司又该关注什么?

  周麟: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优势在于投资领域广泛,而2007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并没有体现出这一优势。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大幅度上升,而其他投资类信托业务相对失色,导致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在2007年度的表现更像是证券投资公司。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既有A股股市火爆的诱导,也存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问题。在现有制度约束下,在合格机构投资人市场尚未培育起来之前,信托公司要进入除证券市场以外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工商企业等投资领域,面临募集资金规模、投资期限、退出机制和流动性安排等障碍。但证券市场却没有这些障碍,其资金规模不限,退出机制健全,流动性良好,能够满足投资者的收益与流动性要求,从而成为了信托业务实现从贷款融资业务向投资管理业务转型的突破口。

  罗志华:2008年,如何在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募集规模、退出机制、流动性安排等方面取得突破,如何实现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创新并发展中国的REITs,如何让PE类信托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将成为信托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