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合作酝酿推出新版本

发布时间:2020-08-20 03:10:15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后,,不过由于通知对信托公司以及银行都作出了严格限定,未来银信合作产品将如何出现成为市场各方猜测的焦点。
记者独家获悉,近期银行与信托公司也在频频私下接触,就新产品研发工作进行讨论,银信合作或转变为由信托公司主导的新模式。
  合作理财周降13.1%  
  8月16日-20日共有12家银行和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93个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比此前一周减少了14个,降幅为13.1%。银信合作新规的效力在慢慢显现。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分行已经正式收到,虽然媒体解读为银信合作模式有望重新启动,但是在我们看来由于规定条件严格,这种模式很难再重新启动了。《通知》规定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仅此一项就将众多信托公司挡在了门外。此外,《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由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这也极大削弱了银行进一步开发此类业务的动力。”某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不过,目前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已突破2万亿人民币,以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投资类业务为主。这一规模从去年9月末的不足6000亿元,到今年4月末已飙升至1.88万亿元。银信合作产品对银行的中间业务贡献明显。自然银行不情愿放弃银信合作的模式。
  于是,近期银行人士频频与信托公司进行座谈,私下研究开发新的合作模式,以期望代替被叫停的银信合作模式。
  国内某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实此次被叫停的银信合作模式下信托公司赚取的费用很低,只有千分之一。
  相反,银行赚取了大头,在被叫停之后,银行也在积极地寻找出路。其中私下探讨的一种模式就是改变此前由银行主导,转变为由信托公司主导,信托公司开发产品募集资金,此后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服务银行的客户。这样一来,便可以规避占用银行信贷额度的问题。此种模式与被叫停的银信合作模式相比,增加了信托公司的话语权,但是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过,这种模式最终能否成行还是未知数。
  此外,产业投资基金也有望成为银信合作的新模式。基础设施类产品将增加。通过发行基金产品,进行结构化设计,组合运用多种投资方式,使得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由融资类产品为主转向投资类产品为主,充分发挥信托公司的自主管理能力。
  用益信托分析师刘仕科表示,未来信托公司可以发展技术含量更高的集合信托计划,即信托公司为主导,通过银行渠道代销。,而且利润率较高。以前的银信合作,信托公司仅能获取0.3%左右的利润,而集合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可以拿到0.5%—0.8%。在集合信托计划中,如果信托公司自己参与认购投资,或者管理产品获得超额收益,还会提取一定的收益提成,增加自身在集合信托产品中的总收益。
  但是目前信托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营销渠道问题。此前银信合作的火热导致大多数信托公司逐渐依赖银行的发行渠道,营销力量普遍不足。可以借助私人银行发行信托产品。由于集合信托计划面对的是高端客户,购买起点较高,无法复制此前信托贷款类银信合作的“人海战术”。与一般银行相比,私人银行的客户的资质更高,更有可能成为信托公司的客户。 
  主动管理资产寻出路  
  其实,不论是合作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还是合作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集合信托计划,银信合作的天平已经向信托公司倾斜。
  用益信托的首席分析师李旸认为,银信合作新规总体上正面影响要多于负面影响。第一,规整之后,银信合作业务会朝着更加规范的轨道发展;第二,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中的地位提升,利于信托公司发展一些自主业务。今后银信合作的新模式应该是信托公司与银行相互补充,密切注意当前社会经济中的重要领域,进而在这些行业中合作,而不再是以往的仅仅是银行业用来规避政策的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曾表示,信托公司从产生之初就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自己独有的业务,所以现在虽然自己做的产品量非常大,但本身并不是产品的主导方。产品完全被银行所控制和主导,自己只能成为一个通道。,则使得信托公司会更加坚决的去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业务,未来的信托产品将转向信托公司主导型。
  “客户最关注的是信托产品的盈利能力,即将出台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将信托公司可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将与净资本挂钩,因此,重点发展高收益的主动管理资产类业务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刘仕科表示。
  此外,由于目前信托公司的业务规模普遍过大,无论信托公司如何求新求变,净资本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只有净资本提高,信托公司才有可能拓展业务规模,即强者恒强。因此,在当前这个变革期,要想抢占市场先机,信托公司首要的任务是扩大资本。从融资模式上来看,此前由于证监会一直认为信托公司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信托公司上市融资的阻力较大。鉴于信托牌照的稀缺性,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增资扩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