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还是防通缩 信托公司面临操作选择
发布时间:2019-08-22 13:46:15
对于以资产管理为生计的信托公司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的方向是防通胀还是防通缩,在操作上更是大为不同。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信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要弱很多。因而,在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证券类产品超强的变现能力使信托公司可以更加从容。一旦通胀的趋势出现,则股票必然上涨;反之如果通缩的迹象出现,信托公司可以随时将手中股票变现。
另外,在经济形势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托公司选择缩短产品期限,无疑将使信托公司更便于退出。
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1.0%;3月同比上涨8.3%;4月同比上涨8.5%;5月同比上涨7.7%。随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关于防通胀的声音开始响起。
但是,在今年前5个月中有4个月显示CPI上涨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2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1.6%,PPI同比增长-4.5%,购进价格指数(RPI)同比增长-7.1%。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尚不具备典型的通缩特征,但防通缩的呼声也随着这一数据的出现而日见强烈。
于是一场关于金融危机将有可能给中国带来通胀还是通缩的口水战打响了。
虽然通胀与通缩同样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在人们对资产管理的操作上却截然不同。对于以资产管理为生计的信托公司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的方向是防通胀还是防通缩,在操作上更是大大的不同。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资产价格上升但货币贬值。与通胀相比,通缩的危害在于消费者预期价格持续下跌,从而延后消费,打击当前需求;投资期资金实质成本上升,回收期价格下跌,令回报下跌,从而遏止投资。对于通缩所带来的危害,有人这样形容:职工下岗,物价负增长,企业负债率高涨,投资“套牢”,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利率连续下调,资源消耗量萎缩,干什么都不赚钱。
这样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通胀与通缩的区别:通胀是在黄金中加入其他金属,虽然量大了,但黄金的纯度下降了;通缩是把沙金冶炼成黄金,虽然量小了但纯度高了。因此在通胀到来之时,人们会以购买资产类产品或消费的方式抵消通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而在通缩时期,人们一般会捂紧钱袋子,以期待用升值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商品,防止投资资产类产品而造成财产的减少。
与普通百姓和企业不同的是,信托公司所管理的并非完全是公司自有财产,,一旦出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则不仅信托公司将面临停业整顿,近年来才初显生机的信托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的冲击。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信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要弱很多。抛去研究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不谈,按照目前相关法规,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与自有资产应该隔离,不得以自有资产弥补信托资产的损失。这就是说一但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出现亏损,就是不可挽回的既成事实。虽然目前一些信托公司暗中以自有资产弥补某些信托计划中造成的亏损,以减少有可能出现的不良社会影响,但即使如此,一旦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大面积亏损,则以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也是不能弥补的。数据显示,2008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达到1.3万亿元,但信托公司实收资本则为1265亿元,仅为信托资产的十分之一。
一边是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有可能出现通胀;一边是断定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有可能出现通缩。防通胀需要购买资产类产品;防通缩应该手握现金等待通缩的离去。截然不同的判断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只要向前走,不是进天堂就是入地狱的十字路口,信托公司应该如何管理这些来源于民众的资产?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规模为415.75亿元,成立规模为598.20亿元。而2008年前5个月,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64.73亿元和321.67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和成立规模的上升表明,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路口上,信托公司并没有停止脚步。但这样的数据仅仅表明了信托公司业务的开展并没有因为对经济形势预期的不确定而停止;另外的问题是,信托公司的操作方式是在防通胀还是防通缩?操作方向是否正确?
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投资领域上,将今年1至5月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今年5月,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方向中,金融领域发行了64个产品,规模为37.83亿元,在总规模中的占比为49.5%;房地产发行11个产品,规模13.05亿元,占比17.07%;基础设施发行13个产品,规模11.95亿元,占比15.64%。而2008年5月金融领域发行22个产品,规模16.75亿元,在总规模中的占比为39%;房地产发行产品11个,规模18.35亿元,占比43%;基础设施类发行两个产品,规模11.80亿元,占比28%。
从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今年1至5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规模大体持平。今年以来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相对于2008年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于金融领域产品的增加,投资于房地产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也有增加。信托公司投资于金融领域的产品大多是证券类信托产品,这一点在今年5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资金运用方式中46.84%为证券投资可以得到证实。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上升一方面在于今年以来股市的上涨;另一方面,在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证券类产品超强的变现能力也使信托公司可以更加从容。一旦通胀的趋势出现,则股票必然上涨;反之如果通缩的迹象出现,信托公司可以随时将手中股票变现。
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个数据似乎也表明了在经济形势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托公司的一种选择,这就是产品期限。数据显示,2008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期限平均为2.19年,今年1至5月,这一数字则缩短到1.91年。与此同时,银信合作信托产品在2008年的平均期限是218天,今年1至5月则缩短为188天。扎紧“时间口袋”,缩短产品期限无疑将使信托公司更便于退出。
但令人关注的是,在金融、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的产品中,金融类产品和基础设施类产品的产品期限均大大缩短,分别从去年5月的2.73年和3.65年缩短为今年5月的1.65年和1.96年,但房地产领域的产品期限却从去年5月的1.33年延长为今年5月的2.20年。与此同时,信托公司投资于房地产领域的产品规模也在增加。在未来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通缩,则信托公司在房地产领域过长的投资期限和过多的投资必将带来无尽的烦恼。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信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要弱很多。因而,在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证券类产品超强的变现能力使信托公司可以更加从容。一旦通胀的趋势出现,则股票必然上涨;反之如果通缩的迹象出现,信托公司可以随时将手中股票变现。
另外,在经济形势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托公司选择缩短产品期限,无疑将使信托公司更便于退出。
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1.0%;3月同比上涨8.3%;4月同比上涨8.5%;5月同比上涨7.7%。随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关于防通胀的声音开始响起。
但是,在今年前5个月中有4个月显示CPI上涨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2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1.6%,PPI同比增长-4.5%,购进价格指数(RPI)同比增长-7.1%。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尚不具备典型的通缩特征,但防通缩的呼声也随着这一数据的出现而日见强烈。
于是一场关于金融危机将有可能给中国带来通胀还是通缩的口水战打响了。
虽然通胀与通缩同样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在人们对资产管理的操作上却截然不同。对于以资产管理为生计的信托公司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的方向是防通胀还是防通缩,在操作上更是大大的不同。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资产价格上升但货币贬值。与通胀相比,通缩的危害在于消费者预期价格持续下跌,从而延后消费,打击当前需求;投资期资金实质成本上升,回收期价格下跌,令回报下跌,从而遏止投资。对于通缩所带来的危害,有人这样形容:职工下岗,物价负增长,企业负债率高涨,投资“套牢”,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利率连续下调,资源消耗量萎缩,干什么都不赚钱。
这样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通胀与通缩的区别:通胀是在黄金中加入其他金属,虽然量大了,但黄金的纯度下降了;通缩是把沙金冶炼成黄金,虽然量小了但纯度高了。因此在通胀到来之时,人们会以购买资产类产品或消费的方式抵消通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而在通缩时期,人们一般会捂紧钱袋子,以期待用升值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商品,防止投资资产类产品而造成财产的减少。
与普通百姓和企业不同的是,信托公司所管理的并非完全是公司自有财产,,一旦出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则不仅信托公司将面临停业整顿,近年来才初显生机的信托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的冲击。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信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要弱很多。抛去研究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不谈,按照目前相关法规,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与自有资产应该隔离,不得以自有资产弥补信托资产的损失。这就是说一但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出现亏损,就是不可挽回的既成事实。虽然目前一些信托公司暗中以自有资产弥补某些信托计划中造成的亏损,以减少有可能出现的不良社会影响,但即使如此,一旦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大面积亏损,则以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也是不能弥补的。数据显示,2008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达到1.3万亿元,但信托公司实收资本则为1265亿元,仅为信托资产的十分之一。
一边是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有可能出现通胀;一边是断定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有可能出现通缩。防通胀需要购买资产类产品;防通缩应该手握现金等待通缩的离去。截然不同的判断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只要向前走,不是进天堂就是入地狱的十字路口,信托公司应该如何管理这些来源于民众的资产?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规模为415.75亿元,成立规模为598.20亿元。而2008年前5个月,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64.73亿元和321.67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和成立规模的上升表明,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路口上,信托公司并没有停止脚步。但这样的数据仅仅表明了信托公司业务的开展并没有因为对经济形势预期的不确定而停止;另外的问题是,信托公司的操作方式是在防通胀还是防通缩?操作方向是否正确?
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投资领域上,将今年1至5月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今年5月,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方向中,金融领域发行了64个产品,规模为37.83亿元,在总规模中的占比为49.5%;房地产发行11个产品,规模13.05亿元,占比17.07%;基础设施发行13个产品,规模11.95亿元,占比15.64%。而2008年5月金融领域发行22个产品,规模16.75亿元,在总规模中的占比为39%;房地产发行产品11个,规模18.35亿元,占比43%;基础设施类发行两个产品,规模11.80亿元,占比28%。
从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今年1至5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规模大体持平。今年以来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相对于2008年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于金融领域产品的增加,投资于房地产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也有增加。信托公司投资于金融领域的产品大多是证券类信托产品,这一点在今年5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资金运用方式中46.84%为证券投资可以得到证实。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上升一方面在于今年以来股市的上涨;另一方面,在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证券类产品超强的变现能力也使信托公司可以更加从容。一旦通胀的趋势出现,则股票必然上涨;反之如果通缩的迹象出现,信托公司可以随时将手中股票变现。
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个数据似乎也表明了在经济形势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托公司的一种选择,这就是产品期限。数据显示,2008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期限平均为2.19年,今年1至5月,这一数字则缩短到1.91年。与此同时,银信合作信托产品在2008年的平均期限是218天,今年1至5月则缩短为188天。扎紧“时间口袋”,缩短产品期限无疑将使信托公司更便于退出。
但令人关注的是,在金融、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的产品中,金融类产品和基础设施类产品的产品期限均大大缩短,分别从去年5月的2.73年和3.65年缩短为今年5月的1.65年和1.96年,但房地产领域的产品期限却从去年5月的1.33年延长为今年5月的2.20年。与此同时,信托公司投资于房地产领域的产品规模也在增加。在未来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通缩,则信托公司在房地产领域过长的投资期限和过多的投资必将带来无尽的烦恼。
最新资讯
-
08-05 0
-
08-15 0
-
08-28 1
-
08-04 1
-
08-25 1
-
08-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