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23 05:19:15


尽管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遭到一些质疑,但政府的决心并未动摇。10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允许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质押式回购交易,此举将有效缓解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表明管理层将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态度。

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资产证券化活动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6年,珠海市政府为建珠海高速以珠海市机动车管理费和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为支撑,成功在美国发行了总额2亿美元的债券,开启了我国基础设施收费境外证券化融资的先例。
经过十余年的理论探讨和试点,以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公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为标志,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入了规范运作的发展轨道。其后,管理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操作规则》、《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一步铺平道路。
目前,我国一共有6只公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市场规模为170亿元左右,仅占我国固定收益产品市场1‰左右。对比美国市场,2006年底其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规模为8.6万亿美元,已远超美国公债、公司债及市政债券,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固定收益市场。2006年在美国各主要类型固定收益品种中,资产证券化商品约占31%,占最大比重;公司债位居第二约占19%,以下依次为国债、货币市场工具、机构债和市政债。可见,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我国目前进行的资产证券化试点主要集中于信贷资产,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企业资产的证券化还未开始试点。我们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从信贷资产开始,下一步可逐步推广到各种金融资产和企业资产的证券化。
一是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更是急需打通应收账款融资渠道。实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借助证券化提供一种偿付期与其资产的偿还期相匹配的资产融资方式,可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保险风险证券化。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实行保险风险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转移保险风险增加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通过保险风险证券化进一步增强承保能力,促进巨灾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使保险公司的经营变得相对稳定。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上海有关方面已在着手进行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研究并已完成相关课题,作为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个方面,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极有可能在上海破题。
三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今年9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系统挂牌交易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不仅被业内,而且被资产证券化工作组认定为资产证券化第一单。市场上的认购数量达到实际发行额度的十倍之多,由此可见,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追捧。据有关媒体报道,《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很快将公开征求意见,年底前将开始试点。中国证监会资产证券化领导小组组长胡冰认为,国内大量的企业虽然本身的资信程度不一定能达到较高评级企业债的发行标准,但自身有很多优良资产,以资产为基础,可以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种渠道比发行企业债更实用,而且发行规模也不会受太多的限制。胡冰预测,未来每年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融资额度将会超过2000亿元,而且在两年内就能达到2000亿元。

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信用评级问题。目前,国内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尚不完善,如违约历史资料匮乏,评级技术和方法尚在探索实践,试点的证券化产品也仅有一个评级,信息不对称引致投资者难以正确判断投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更使业内担心,国内相关机构在推出证券化产品时,会不会同样将一些高风险产品美化包装并向投资者发售,而相关的信用评级机构因业务能力或其他因素难以正确评价。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并提高我国信用评级公司的业务能力。从短期来看,可借鉴美国的“双评级”制度,即对证券化产品,应有至少两家评级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评级方法作出评级,以弱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
二是信托模式与公司模式。资产证券化根据特殊目的工具的不同,主要采取特殊目的信托(SPT)和特殊目的公司(SPC)两种模式。目前我国境内资产证券化都采用信托模式。与公司模式相比,信托模式存在明显劣势:一是交易成本高。二是不支持用资产证券化方式预先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适当时期,引入公司模式。
三是流动性问题。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回收期较长、流动性不高的资产在短时间内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发起人进而可以将证券化收回的资金投资于收益更高的新项目,提高资本收益率。如果发起人连续不断地进行证券化,其流动性的改善效应将被不断放大,会出现类似于货币乘数效应的“流动性乘数”效应。在目前整体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应当注意考虑不能影响整体宏观调控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