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亟待拓宽经营渠道

发布时间:2021-05-21 22:44:15






  据了解,花旗银行中间业务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中国本土银行业,虽然也在加大中间业务的开拓力度,但总体上仍过多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尽管它们面临着入世之后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为中国银行业提出了一个课题:面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强力抢滩,中国银行业必须尽快拓宽经营渠道。

  仍以利差收入为主

  数据显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5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仍占较高的比例。
  例如即将上市的华夏银行,2003年1-6月营业收入为38.36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28.34亿元,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3.88%;浦发银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91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46.07亿元,占比为85.46%;另外3家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同样以利息收入为主(数据见附表)。
  经营贷款,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业,在过去存贷款利率都较高的时代,银行业可以仅凭此一项业务就获得丰厚的收益,但目前存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点,银行的利差空间越来越小,这要求银行业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间业务仍在起步阶段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都同样降至历史低点,因此,全球银行业一直在积极进行业务创新,而中间业务成为它们新的利润增长点。数据显示,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基本在40%以上,一些大的银行则达到50%以上,而花旗银行更是高达80%。
  但在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令人鼓舞的是,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近两年增长幅度一直较高,当然这也与其基数较小有关。
  以几家上市银行为例,浦发银行今年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13亿元,同比增长32.82%;招商银行上半年手续费收入为3.54亿元,同比增长72.10%;民生银行、深发展和即将上市的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也较快。
  值得重视的是,在中间业务方面,中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差距十分巨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规模很小;第二,中间业务品种很少———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

  大客户策略的利弊

  中国银行业目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对大客户的业务开拓,而4家上市银行和即将上市的华夏银行尤其重视大客户。
  数据显示,5家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都很高———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为60.57%,招商银行则为43.84%;华夏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为39.61%;浦发银行的情况同样如此。
  优质的大客户能够使银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稳定的收益,但问题是,客户过于集中也容易使风险过于集中。
  因此,央行对银行业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有一个规定,即不能够超过50%———事实上,民生银行已经超过了该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