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又一列财富列车驰来
发布时间:2021-05-23 01:00:15
理财时代的到来不仅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数字相关,更体现在理财产品的风起云涌上。本报今年起开设“投资理财”版面,就是想关注金融市场、关注企业的理财需求。本期“投资理财”主题是信托投资。欢迎提供版面建议,提供新闻线索。
去年年底,国内首个法人股投资信托产品———强生控股法人股投资信托计划不仅打出年收益5%~15%的诱人旗号,而且预计,如果强生控股法人股获准上市全流通,或者以一定的溢价转让给第三方,投资者可获得70%的股权增值收益,一时认购者蜂拥而至。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信托产品热销并非偶然现象。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投资人的追捧,大多数提前达到预期发行规模,有的还出现发售期间供不应求、买卖双方为抢购大打出手的火爆场面。
专家指出,信托产品的热销一方面说明社会资金对信托理财寄予的厚望,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人对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尚认识不足。投资收益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托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其较高的预期回报。以去年为例,1~3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分别为3.85%、4.65%、4.8%,最高的达到16%,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相比,显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从资金投向看,信托资金的投向主要分为实业领域、证券市场。一般说来,实业项目效益波动较小,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较大,例如爱建信托推出的上海外环隧道信托品种,由于获得政府补贴,扣除成本后利润非常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各种风险与收益组合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投资者有何种理财偏好,对具体产品是否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但目前投资者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把收益率选择的放在首位。”中融信托副总经理张斌认为,一个成熟的信托产品投资人,应该从三方面去考察信托产品。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与信托资金投向相关的信息,并加以研究;其次,对信托公司的品牌实力与市场表现进行综合考察;最后再考虑投资收益。
风险甄别
任何理财活动都有风险,信托也不例外。按照央行发布的《信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信托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完全由投资人承担,信托公司不得承诺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只有信托公司违背信托合同擅自操作时,所遭受的损失才由信托公司负责赔偿。
信托理财风险主要体现在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异。投资者既可能获取丰厚收益,但也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对待信托理财的风险?首先,投资者要有承担损失的心理准备,以及相应的实力;其次,关注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手段,再次,投资者需要判断风险与收益是否对等,单纯要求高收益低风险,是不现实的。一般规律是,风险越高的项目,收益率越高,反之亦然;最后,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各不相同,同样类型的项目,由不同的信托公司操作,可能结果差异很大。
从品种上看,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在风险上的差异也较大。例如,去年陕国投推出的“央行票据资金信托”投资于具有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预计年收益率2.4%,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几乎不存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双低”型金融产品;而某信托产品在债券与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比例分别是4:6,显然风险较大,而对应的,其收益率自然也较高。
经过五次清理整顿之后,现有的54家信托公司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只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一旦出现风险,只要信托公司还存在,一定会尽全力补救,并且要按预期收益率回报投资人,即使损失公司的收益也要挽回公司的信誉——信托公司都
憋着一股劲,用实力与事实证明自己的专业理财能力与水平。
而从去年年底开始,信托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出了初期的虚火与泡沫成分,不再满足于靠销售现场的火爆来衬托业务的繁荣。所谓的信托热也不再只表现在对信托产品抢购的外表,而是投资人的更理性的持续投资与市场的成熟。
去年年底,国内首个法人股投资信托产品———强生控股法人股投资信托计划不仅打出年收益5%~15%的诱人旗号,而且预计,如果强生控股法人股获准上市全流通,或者以一定的溢价转让给第三方,投资者可获得70%的股权增值收益,一时认购者蜂拥而至。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信托产品热销并非偶然现象。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投资人的追捧,大多数提前达到预期发行规模,有的还出现发售期间供不应求、买卖双方为抢购大打出手的火爆场面。
专家指出,信托产品的热销一方面说明社会资金对信托理财寄予的厚望,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人对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尚认识不足。投资收益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托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其较高的预期回报。以去年为例,1~3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分别为3.85%、4.65%、4.8%,最高的达到16%,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相比,显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从资金投向看,信托资金的投向主要分为实业领域、证券市场。一般说来,实业项目效益波动较小,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较大,例如爱建信托推出的上海外环隧道信托品种,由于获得政府补贴,扣除成本后利润非常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各种风险与收益组合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投资者有何种理财偏好,对具体产品是否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但目前投资者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把收益率选择的放在首位。”中融信托副总经理张斌认为,一个成熟的信托产品投资人,应该从三方面去考察信托产品。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与信托资金投向相关的信息,并加以研究;其次,对信托公司的品牌实力与市场表现进行综合考察;最后再考虑投资收益。
风险甄别
任何理财活动都有风险,信托也不例外。按照央行发布的《信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信托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完全由投资人承担,信托公司不得承诺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只有信托公司违背信托合同擅自操作时,所遭受的损失才由信托公司负责赔偿。
信托理财风险主要体现在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异。投资者既可能获取丰厚收益,但也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对待信托理财的风险?首先,投资者要有承担损失的心理准备,以及相应的实力;其次,关注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手段,再次,投资者需要判断风险与收益是否对等,单纯要求高收益低风险,是不现实的。一般规律是,风险越高的项目,收益率越高,反之亦然;最后,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各不相同,同样类型的项目,由不同的信托公司操作,可能结果差异很大。
从品种上看,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在风险上的差异也较大。例如,去年陕国投推出的“央行票据资金信托”投资于具有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预计年收益率2.4%,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几乎不存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双低”型金融产品;而某信托产品在债券与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比例分别是4:6,显然风险较大,而对应的,其收益率自然也较高。
经过五次清理整顿之后,现有的54家信托公司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只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一旦出现风险,只要信托公司还存在,一定会尽全力补救,并且要按预期收益率回报投资人,即使损失公司的收益也要挽回公司的信誉——信托公司都
憋着一股劲,用实力与事实证明自己的专业理财能力与水平。
而从去年年底开始,信托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出了初期的虚火与泡沫成分,不再满足于靠销售现场的火爆来衬托业务的繁荣。所谓的信托热也不再只表现在对信托产品抢购的外表,而是投资人的更理性的持续投资与市场的成熟。
最新资讯
-
08-11 0
-
08-27 0
-
08-10 1
-
08-29 0
-
08-21 0
-
08-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