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期待企业年金细则 市场规模小吓退经理人

发布时间:2019-08-09 21:35:15


企业年金业务远比预料中困难:一是管理规定缺乏相应细则,操作困难;二是税收优惠制度不匹配,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冲动,使市场过于狭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在制订相关细则

  “企业年金管理这块蛋糕的确很诱人,但现在很多信托公司都在观望,也包括同样可能具备企业年金理财资格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一家信托公司的企业年金部门负责人称。

  之前,市场曾冀望5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能够带动企业年金规模“跨越式发展”。但是,具备理财资格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争夺大战并未“硝烟四起”,相反,市场相当平静。

  由于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认定细则尚未出台,信托公司缺乏名正言顺打理企业年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缺少税收优惠的企业失去建立企业年金的基本动力。

  雷声大雨点小

  在国内不少信托公司的网站上,信托投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将企业年金信托业务列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企业年金在中国曾被称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为了与国际接轨,正式命名为企业年金。

  邱先生是一家信托公司的总经济师,也是公司企业年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早在2003年初,这家公司就派人主动接洽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打探企业年金市场的机会。但直到今日,公司尚未将企业年金部门独立出来,因为他们仍在市场观望。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企业年金规则的制订部门,。

  新华信托投资公司曾为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企业年金员工信托受益方案,但规模仅为1亿元。他们的态度是“早日练兵,为将来竞争打基础”。尽管规模不大,新华信托投资公司依旧是市场幸运者,因为他们毕竟有业务可做,而更多的信托公司仍然将企业年金仅作为研究课题。

  中信信托投资公司曾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确立的企业年金试点单位,《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制订时,曾参考了他们提出的意见。缘于此,中信信托将企业年金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公司网站上也详尽描述了相关资料以及中信信托的优势。但知情人透露,中信信托也抱怨“业务没能上规模”,目前,他们的主要业务只是为自己的母公司——中信集团所属企业打理企业年金。

  尚欠细则

  5月1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证监会、银监会、,当日付诸实施。该规定借鉴了信托制定优势,比如企业年金不因企业破产而承担债务,即使企业破产,已经交纳的企业年金不被列入清算资产。

  有意进入企业年金市场的机构,将此规定看作“一道令箭”。因为文件中表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信托公司拥有同样的市场机会。市场期待一场企业年金争夺战。

  然而,一个多月后事情的进程有了改变。近日,记者再次询问有关人士时,被告知企业年金业务远比预料中困难。他指出,尽管已经颁布了企业年金管理的规定,但缺乏相应的细则,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比如,按照规定,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才能充当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等。但这些规定相对空泛,“——资格认定由谁进行?申请材料往哪递交?申请材料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投资管理者资格的认定,使得有意为员工交纳年金的企业也犹豫不决:如果选中的管理机构能够获批,则还好说;一旦资格审查没有通过,风险太大,更换新的管理人也会非常麻烦。

,目前已经从事企业年金管理的公司可以继续做。市场却认为,细则没有出台,业务操作上变数太大。记者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获悉,相关细则正在制定中,但无法透露具体内容和出台日期。

  税收优惠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客户。”一位信托公司企业年金负责人坦言。据他调查,目前企业根本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动力,“只有极少数效益非常好的企业有兴趣建立这项制度”。

  之前,专家曾预测这一市场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乐观的估计甚至认为,规模上万亿“并不遥远”。但这位信托业人士分析,税收优惠政策迟迟没能落实,是阻止企业年金规模迅速扩大的关键因素。

  中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企业年金的税收相关政策。简单地理解,企业如果为员工交纳企业年金,这笔钱将完全从企业利润中划拨。而在企业年金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年金的支出部分要从成本中扣除,企业年金诞生的原动力,也源自企业合理避税的需求。

  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在上海、深圳、大连、沈阳等城市率先开始税收优惠试点。即企业供款占工资总额4%的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4%以上部分不享受免税(企业所得税)政策;在上海和深圳,职工以税(个人所得税)后收入缴费,在占税后工资5%以内者免税。

  但上述规定未在全国范围推广,据记者了解,目前也没有将此政策向全国推广的进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