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年报回头看”系列之一 首次亮相缘何扎堆登台
发布时间:2019-08-04 00:59:15
编者按 以西藏信托2004年度年报摘要5月25日在本报披露为标志,中国银监会指定的首批信息披露信托投资公司年报披露工作全面告结。除中诚信托等30家指定披露公司外,还有自愿披露的华宝、中泰、英大信托3家,以及按上市公司要求披露的陕西国投、安信信托2家,共35家年报一一亮相。
信托行业首次集中亮相效果如何?年报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就此,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信托年报回头看”系列,从不同的角度,对按银监会要求披露的33家信托公司年报进行一番梳理、盘点。
记者浩民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邢成
4月8日,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中国证券报》和《上海金融报》刊登了其2004年度年报摘要。由此,拉开信托业年报披露的序幕。此时,距中国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1月5日出台已有3个月时间。
信托年报姗姗来迟
其实,华宝信托并不在银监会指定的首批30家信息披露信托公司名单之列,并非此次信息披露的“正规军”,而属于自愿披露。市场人士原本以为,在“领头羊”的示范效应之下,其他信托公司将很快推出各自年报。但破题之后,迟迟没有起承转合。直到4月20日,国民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年报才姗姗而至。
表(一)对此次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进程作了趋势性描绘。可以看出,从4月8日至27日,一共只有7家信托公司在各自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上刊登了年报摘要。而真正的信托年报披露高潮直至4月28日才来临。这时距《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最后期限4月30日仅剩下3天。
统计结果表明,4月28、29、30日三天,每天均有8家信托公司披露年报。到4月30日,除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因特殊原因未进行披露外,首批指定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工作基本结束。从我们了解及个别信托公司回访的情况看,扎堆披露年报,不利于读者仔细阅读、分析,特别是临近“五一”长假,很多人未能关注到这些年报内容。
抛头露面三大顾虑
首次集体亮相,为何大多数信托公司选择了“犹抱琵琶半遮面”,捱到最后时刻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大抵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除去已公开上市的2家外,信息披露对信托公司而言,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虽然不少信托公司的股东有上市公司,或与证券市场接触紧密,对信息披露有所了解,但对信托业的信息披露仍然心中没底。特别是私募性质的信托业务,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的说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心存疑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信托公司都持观望态度,希望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其二,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毕竟是在今年年初才颁布施行,留给信托公司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既无经验可资借鉴,工作量又很大,有些公司的年报还需董事会讨论通过,再加上春节因素,年报迟迟无法面世也是情有可原。
我们发现,最早披露年报的华宝信托,由于早在2004年7月,就已依据《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中国证券报》披露了其2003年度年报信息,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故而今年动手很早。由此可以推测,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信托年报披露不太可能再出现临近大限、扎堆登台的局面。不过,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从完善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明年年报披露之前,银监会信托业监管部门可以仿效证券交易所的做法,事先与信托公司进行沟通,有一个时间表,保证信托年报有序披露。
其三,2004年一年,信托业几乎一直受种种负面报道的困扰,个别信托公司的违规行为,引发了社会对整个信托业的指责、猜疑,甚至是不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信托公司对自己的业绩不自信,迟迟不愿抛头露面。个别信托公司甚至想,撑到最后一天再公布,反正后面就是“五一”长假,在不太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就算把年报披露过了。
表(二)提供的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心态。不包括已上市的信托公司,按银监会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的33家,绝大多数(25家)选择了1家媒体,少数(7家)同时选择了2家媒体,仅有1家选择了3家媒体。考虑到信托公司业务的地域性,银监会除指定《中国证券报》等4家指定媒体外,还鼓励信托公司根据需要在其他报刊上披露信息。从此次情况看,只有3家公司在当地媒体上作了披露,即:华宝信托和中海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金融报》、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疆经济报》刊登了年报。
事实证明,信托公司这种不愿抛头露面的顾虑实属多余。年报数据显示,除1家公司外,其他32家信托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与连续三年全行业亏损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相比,业绩无疑令人满意;而且,这些公司所推出的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4.66%,远高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券商委托理财业务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信托公司较高的代客理财水准。
所以,披露工作结束以后,不少信托公司均对效果表示肯定。天津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披露之前的确感到了压力,但披露之后发现,这对信托业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宣传,另外,也有利于同行之间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共同发展。我们分析,正是出于对信息披露的认同,在“五一”之后,又有1家公司即英大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自愿、主动地在《中国证券报》刊登了其年报摘要。
信托行业首次集中亮相效果如何?年报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就此,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信托年报回头看”系列,从不同的角度,对按银监会要求披露的33家信托公司年报进行一番梳理、盘点。
记者浩民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邢成
4月8日,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中国证券报》和《上海金融报》刊登了其2004年度年报摘要。由此,拉开信托业年报披露的序幕。此时,距中国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1月5日出台已有3个月时间。
信托年报姗姗来迟
其实,华宝信托并不在银监会指定的首批30家信息披露信托公司名单之列,并非此次信息披露的“正规军”,而属于自愿披露。市场人士原本以为,在“领头羊”的示范效应之下,其他信托公司将很快推出各自年报。但破题之后,迟迟没有起承转合。直到4月20日,国民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年报才姗姗而至。
表(一)对此次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进程作了趋势性描绘。可以看出,从4月8日至27日,一共只有7家信托公司在各自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上刊登了年报摘要。而真正的信托年报披露高潮直至4月28日才来临。这时距《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最后期限4月30日仅剩下3天。
统计结果表明,4月28、29、30日三天,每天均有8家信托公司披露年报。到4月30日,除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因特殊原因未进行披露外,首批指定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工作基本结束。从我们了解及个别信托公司回访的情况看,扎堆披露年报,不利于读者仔细阅读、分析,特别是临近“五一”长假,很多人未能关注到这些年报内容。
抛头露面三大顾虑
首次集体亮相,为何大多数信托公司选择了“犹抱琵琶半遮面”,捱到最后时刻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大抵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除去已公开上市的2家外,信息披露对信托公司而言,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虽然不少信托公司的股东有上市公司,或与证券市场接触紧密,对信息披露有所了解,但对信托业的信息披露仍然心中没底。特别是私募性质的信托业务,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的说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心存疑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信托公司都持观望态度,希望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其二,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毕竟是在今年年初才颁布施行,留给信托公司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既无经验可资借鉴,工作量又很大,有些公司的年报还需董事会讨论通过,再加上春节因素,年报迟迟无法面世也是情有可原。
我们发现,最早披露年报的华宝信托,由于早在2004年7月,就已依据《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中国证券报》披露了其2003年度年报信息,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故而今年动手很早。由此可以推测,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信托年报披露不太可能再出现临近大限、扎堆登台的局面。不过,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从完善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明年年报披露之前,银监会信托业监管部门可以仿效证券交易所的做法,事先与信托公司进行沟通,有一个时间表,保证信托年报有序披露。
其三,2004年一年,信托业几乎一直受种种负面报道的困扰,个别信托公司的违规行为,引发了社会对整个信托业的指责、猜疑,甚至是不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信托公司对自己的业绩不自信,迟迟不愿抛头露面。个别信托公司甚至想,撑到最后一天再公布,反正后面就是“五一”长假,在不太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就算把年报披露过了。
表(二)提供的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心态。不包括已上市的信托公司,按银监会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的33家,绝大多数(25家)选择了1家媒体,少数(7家)同时选择了2家媒体,仅有1家选择了3家媒体。考虑到信托公司业务的地域性,银监会除指定《中国证券报》等4家指定媒体外,还鼓励信托公司根据需要在其他报刊上披露信息。从此次情况看,只有3家公司在当地媒体上作了披露,即:华宝信托和中海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金融报》、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疆经济报》刊登了年报。
事实证明,信托公司这种不愿抛头露面的顾虑实属多余。年报数据显示,除1家公司外,其他32家信托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与连续三年全行业亏损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相比,业绩无疑令人满意;而且,这些公司所推出的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4.66%,远高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券商委托理财业务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信托公司较高的代客理财水准。
所以,披露工作结束以后,不少信托公司均对效果表示肯定。天津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披露之前的确感到了压力,但披露之后发现,这对信托业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宣传,另外,也有利于同行之间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共同发展。我们分析,正是出于对信息披露的认同,在“五一”之后,又有1家公司即英大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自愿、主动地在《中国证券报》刊登了其年报摘要。
最新资讯
-
08-24 0
-
08-17 1
-
10-23 1
-
08-11 0
-
12-12 1
-
信托业综合数据大盘点——2004年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综述与评析
09-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