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资管7年149倍甩开63个对手
发布时间:2019-08-16 15:04:15
中融信托,它一直是个谜。
它是银监会调控的重点,是信托行业讨论的热点,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7年前,中融信托资产管理规模12亿排名23位;7年后的2010年年底,这项数值达到了1799亿翻了100多倍,全国信托业第二仅次于中信信托。 7年前65名中融信托员工创人均利润3.6万,7年后中融在编员工达788位,40多个业务团队,创利润131万元,这项指标翻了36倍。 这就是中融。 它是来自北方的狼,用了7年的时间,从信托行业里垫底的位置,爬上了全国第二。狼的速度还在持续,2011年上半年的信托利润已经接近2010年全年的信托利润,速度让业内惊叹。 中融在市场上极其高调,员工做业务马力十足。但是对媒体,它却异常低调。理财周报采访了多家信托公司的高管、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信托专家和中融曾经的员工,多角度、多视野、多方位,力图呈现一个完整的中融。 冒出来的中融 8月24日,中融信托的大股东经纬纺机(000666)发布2011年中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融信托的疯狂增长。 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融信托主营业务收入达15.05亿元,同比增长134.38%;信托利润总额为7.35亿元,同比增长101.29%;税后利润为5.51亿元,同比增长102.51%。由此,中融信托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均实现翻倍。 “今年业绩应该会继续翻倍,”一位在信托行业有二十多年经验的杨姓信托高管说道。 事实上,它早已锋芒毕露。中融信托的前身是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至今,这家公司已经有24年的历史,然而很多人能记得的大概只是最近四年的中融。 “中融在2007年前没有发展很快,也和行业有关,因为行业发展处于潜伏期。”著名信托专家孙飞博士说道。 2007年1月,银监会出台信托两规,鼓励信托公司资产管理,鼓励收购股权,打造金控集团。这一年,中融信托成立上海分公司。 一年的时间,它便崭露头角。2007年,中融信托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65亿元,在全国56家信托公司排名中列居第二位。业内人士开始议论中融是在2009年。 2008年至2010年,中融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708亿元、1323亿元、1799亿元,居同行业前列。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09年,中融资产规模增长将近一倍。 “2009年,中融不过是上了高速公路,全力奔跑是在2010年。”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普益财富曾对国内已经或正在开展理财业务的56家信托公司进行理财能力排名,取观察期12个月,即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结果显示,中融信托位居第一,中信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名列第二、第三。 在用益信托此前发布的2010年55家信托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中融信托的“业务能力”、“盈利能力”、“信托管理能力”均名列三甲。 40个团队“承包责任” 2007年是信托行业的转折点,也是中融信托的转折点。 “中融的资产规模之所以大幅提升,得益于它和银行合作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在这种合作方式中,中融信托采取了低价倾销的策略,收费一般在万分之三或者万分之五。因为它们的要价太低,导致很多信托公司都无法开展这项业务,最终放弃。”上述杨姓人士说。 据悉,中融信托是在2008年开始和银行合作人民币理财业务,而它的资产规模在2009年便增长了将近一倍多,增速达到最高点。“它们这几年的信托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和信托经理以及发行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关。” 中融信托大约是在2007年前后开始建立激励机制,目前它大约有40多个业务团队。“中融采取的是承包模式,所谓承包,也就是一个业务团队全权负责整个项目,成本全包。业务团队的人只是挂牌在中融,独立运作项目。”另一位混迹于信托圈的人士说道。 总部在上海的一家信托公司高层向记者透露,这种承包模式机制灵活,对团队来说带来很可观的回报,从而可促进中融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即团队的不隐定性。 2007年,中融信托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主导这个分公司的是中融信托的副总裁王宝安。 再接下来的几年里,中融开始扩张,不断增设部门。 2009年,中融信托新增了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房地产金融部、地产直投部、固定收益部、固有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信托业务三部、信托业务四部和四个财富管理中心。这标志着中融开始大力进入房地产融资领域,同时增加了更多的信托业务部并新设财富管理中心,从而提高自身项目发行和产品营销能力。 到了2010年,中融新增设了股权投资部、艺术品金融部、信托业务六部,而四个财富管理中心则改名为了三个营销中心,集中在北方区、华东区和西南区营销中心;另外,总监下新设了营销支持中心、资产管理二部和资产管理三部;而原来由副总裁分管的稽查审计部则由董事会直接管理。 2010年的部门设置表明,一是中融信托开始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例如艺术品信托和股权信托;二是分离出一个财富管理中心,成立了第三方理财机构恒天财富,增设营销支持中心,足以说明中融在营销上的重视和强大;三是,资产部门的成立、稽查审计部的分离,表明这家信托公司更加强调风险控制能力。 野狼来自何处? 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没有经历重组,中融也许就不再是今天的中融。”上述业内人士感叹道。 中融涅槃重生,却是它裙带关系的根源。 中融信托2010年年报显示,前四大股东经纬纺织、中植集团、哈尔滨投资集团和大连新星房地产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6%、31.693%、24.615%和7.692%。然而中融信托的实际控制人并非经纬纺机,而是中植集团。中融信托当前的董事长刘洋、监事会主席高兴山、总裁范韬和副总裁刘伟器都是来自中植集团。 2002年4月,中植集团、、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宏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出资3亿元,重组中融信托。 此后,中融信托经历多次股权转让,直到2009年8月,中植集团持股比例高达67.69%。这期间,一直是中植集团在主导着中融信托。中植集团创建于1995年4月,经营木材和木制品。2009年,中植开始定位于类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形成金融信托、担保、典当、矿业投资、房产开发产业群,实施九级合伙人制度。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植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依次是刘洋、刘伟器和吕庆玉。然而,这家公司幕后的操控者却一直是解植坤。 解植坤是中植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他的公开资料却很少。中融信托的低调,大概是从中植集团遗传而来。 解植坤由乡镇企业家起家的,他曾就职于伊春市五营区印刷厂,担任厂长,成立公司,靠兼并、收购不良资产,完成原始积累。2003年《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以4.9亿的财富名列第218位。 “一些人讨论解植坤,是因为他是毛阿敏的丈夫。解植坤有个哥哥,叫解植春。解植春担任过光大银行(601818)常务副行长,一直在光大集团担任高管。而中融信托现在的董事长刘洋也是解植坤的亲戚,好像是他的外甥。”一位接近中融信托的人员透露。 中融信托似乎遗传了解植坤的低调神秘,很多人对它的模式、它的崛起感到迷惑。中融信托和中植集团的裙带关系,也使得外界对它产生了质疑。 “中融信托很多产品涉及到关联交易,在我们看来,是不合规的。”一位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2009年,中植集团多次利用中融信托给自己旗下的典当行进行输血,如“汇信1号”、“汇信2号”和“汇信4号”等。 “中融信托是中植集团进入其它行业的一个平台,一枚棋子。中植集团的大老板遥控着中融信托的高管,而中融下面的员工再被这些高管遥控着。”上述接近中融信托的人说。 “除了中植,中融和工行的关系一直很好,因为中融的一些高管都在工商银行(601398)任职过,例如董事姜文辉曾是工行黑龙江分行的行长。”他续道。 解密解植坤 今天的中融被很多人称作是“狼”,理财周报想弄清楚的是:凶猛野蛮的狼性文化的基因根源在哪里,它又能猛多久。 “解植坤靠倒卖木材红极一时,当年叱咤风云。解植坤、刘洋、范韬和高兴山等人都是黑龙江那边的,东北人身上的气质,在中融演变成了狼性文化。”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说道。 但何以中融可以冲得如此猛?狼性文化的根源显然不能简单用东北人的勇猛来解释。这和市场环境有关。 2007年前,知名的信托如中诚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和深国投,多是具有政府背景的;而一些经过重组后的信托公司,如中信信托是背靠中信集团;一些小的信托如建信信托、交银信托等都是由银行控股的,还有一些小的信托公司更倾向于专业化,例如此前的联华信托专门做房地产。 “中融信托其实就相当于民生银行(600016),是具有民营背景的。正是因为这种背景,所以它不用那么受约束,反而敢做敢冲。”信托专家孙飞说道。 “中融必须完全靠市场,否则它生存压力很大。它之所以冲得这么猛,是因为它市场化。”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 “中融的理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赚钱。在中融,成长得快、变化得快,也变态得快。”接近中融信托的人说,同时他认为,“中融的风控在行业内是一流的。去年,它们还引进了‘条线管理,平行作业’的内部控制理念。” “中融在产品设计上有些比较好的思路,不过我们觉得它们有些产品的风控做得好,有些并不好。”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说道。 “地产信托总有一天要出一件大事,才能有秩序。中融信托的资本金经常告急,最近又打算增加2亿资本金,加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它还可以猛多久?”上述业内人士反问道。
它是银监会调控的重点,是信托行业讨论的热点,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7年前,中融信托资产管理规模12亿排名23位;7年后的2010年年底,这项数值达到了1799亿翻了100多倍,全国信托业第二仅次于中信信托。 7年前65名中融信托员工创人均利润3.6万,7年后中融在编员工达788位,40多个业务团队,创利润131万元,这项指标翻了36倍。 这就是中融。 它是来自北方的狼,用了7年的时间,从信托行业里垫底的位置,爬上了全国第二。狼的速度还在持续,2011年上半年的信托利润已经接近2010年全年的信托利润,速度让业内惊叹。 中融在市场上极其高调,员工做业务马力十足。但是对媒体,它却异常低调。理财周报采访了多家信托公司的高管、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信托专家和中融曾经的员工,多角度、多视野、多方位,力图呈现一个完整的中融。 冒出来的中融 8月24日,中融信托的大股东经纬纺机(000666)发布2011年中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融信托的疯狂增长。 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融信托主营业务收入达15.05亿元,同比增长134.38%;信托利润总额为7.35亿元,同比增长101.29%;税后利润为5.51亿元,同比增长102.51%。由此,中融信托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均实现翻倍。 “今年业绩应该会继续翻倍,”一位在信托行业有二十多年经验的杨姓信托高管说道。 事实上,它早已锋芒毕露。中融信托的前身是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至今,这家公司已经有24年的历史,然而很多人能记得的大概只是最近四年的中融。 “中融在2007年前没有发展很快,也和行业有关,因为行业发展处于潜伏期。”著名信托专家孙飞博士说道。 2007年1月,银监会出台信托两规,鼓励信托公司资产管理,鼓励收购股权,打造金控集团。这一年,中融信托成立上海分公司。 一年的时间,它便崭露头角。2007年,中融信托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65亿元,在全国56家信托公司排名中列居第二位。业内人士开始议论中融是在2009年。 2008年至2010年,中融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708亿元、1323亿元、1799亿元,居同行业前列。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09年,中融资产规模增长将近一倍。 “2009年,中融不过是上了高速公路,全力奔跑是在2010年。”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普益财富曾对国内已经或正在开展理财业务的56家信托公司进行理财能力排名,取观察期12个月,即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结果显示,中融信托位居第一,中信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名列第二、第三。 在用益信托此前发布的2010年55家信托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中融信托的“业务能力”、“盈利能力”、“信托管理能力”均名列三甲。 40个团队“承包责任” 2007年是信托行业的转折点,也是中融信托的转折点。 “中融的资产规模之所以大幅提升,得益于它和银行合作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在这种合作方式中,中融信托采取了低价倾销的策略,收费一般在万分之三或者万分之五。因为它们的要价太低,导致很多信托公司都无法开展这项业务,最终放弃。”上述杨姓人士说。 据悉,中融信托是在2008年开始和银行合作人民币理财业务,而它的资产规模在2009年便增长了将近一倍多,增速达到最高点。“它们这几年的信托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和信托经理以及发行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关。” 中融信托大约是在2007年前后开始建立激励机制,目前它大约有40多个业务团队。“中融采取的是承包模式,所谓承包,也就是一个业务团队全权负责整个项目,成本全包。业务团队的人只是挂牌在中融,独立运作项目。”另一位混迹于信托圈的人士说道。 总部在上海的一家信托公司高层向记者透露,这种承包模式机制灵活,对团队来说带来很可观的回报,从而可促进中融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即团队的不隐定性。 2007年,中融信托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主导这个分公司的是中融信托的副总裁王宝安。 再接下来的几年里,中融开始扩张,不断增设部门。 2009年,中融信托新增了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房地产金融部、地产直投部、固定收益部、固有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信托业务三部、信托业务四部和四个财富管理中心。这标志着中融开始大力进入房地产融资领域,同时增加了更多的信托业务部并新设财富管理中心,从而提高自身项目发行和产品营销能力。 到了2010年,中融新增设了股权投资部、艺术品金融部、信托业务六部,而四个财富管理中心则改名为了三个营销中心,集中在北方区、华东区和西南区营销中心;另外,总监下新设了营销支持中心、资产管理二部和资产管理三部;而原来由副总裁分管的稽查审计部则由董事会直接管理。 2010年的部门设置表明,一是中融信托开始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例如艺术品信托和股权信托;二是分离出一个财富管理中心,成立了第三方理财机构恒天财富,增设营销支持中心,足以说明中融在营销上的重视和强大;三是,资产部门的成立、稽查审计部的分离,表明这家信托公司更加强调风险控制能力。 野狼来自何处? 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没有经历重组,中融也许就不再是今天的中融。”上述业内人士感叹道。 中融涅槃重生,却是它裙带关系的根源。 中融信托2010年年报显示,前四大股东经纬纺织、中植集团、哈尔滨投资集团和大连新星房地产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6%、31.693%、24.615%和7.692%。然而中融信托的实际控制人并非经纬纺机,而是中植集团。中融信托当前的董事长刘洋、监事会主席高兴山、总裁范韬和副总裁刘伟器都是来自中植集团。 2002年4月,中植集团、、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宏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出资3亿元,重组中融信托。 此后,中融信托经历多次股权转让,直到2009年8月,中植集团持股比例高达67.69%。这期间,一直是中植集团在主导着中融信托。中植集团创建于1995年4月,经营木材和木制品。2009年,中植开始定位于类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形成金融信托、担保、典当、矿业投资、房产开发产业群,实施九级合伙人制度。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植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依次是刘洋、刘伟器和吕庆玉。然而,这家公司幕后的操控者却一直是解植坤。 解植坤是中植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他的公开资料却很少。中融信托的低调,大概是从中植集团遗传而来。 解植坤由乡镇企业家起家的,他曾就职于伊春市五营区印刷厂,担任厂长,成立公司,靠兼并、收购不良资产,完成原始积累。2003年《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以4.9亿的财富名列第218位。 “一些人讨论解植坤,是因为他是毛阿敏的丈夫。解植坤有个哥哥,叫解植春。解植春担任过光大银行(601818)常务副行长,一直在光大集团担任高管。而中融信托现在的董事长刘洋也是解植坤的亲戚,好像是他的外甥。”一位接近中融信托的人员透露。 中融信托似乎遗传了解植坤的低调神秘,很多人对它的模式、它的崛起感到迷惑。中融信托和中植集团的裙带关系,也使得外界对它产生了质疑。 “中融信托很多产品涉及到关联交易,在我们看来,是不合规的。”一位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2009年,中植集团多次利用中融信托给自己旗下的典当行进行输血,如“汇信1号”、“汇信2号”和“汇信4号”等。 “中融信托是中植集团进入其它行业的一个平台,一枚棋子。中植集团的大老板遥控着中融信托的高管,而中融下面的员工再被这些高管遥控着。”上述接近中融信托的人说。 “除了中植,中融和工行的关系一直很好,因为中融的一些高管都在工商银行(601398)任职过,例如董事姜文辉曾是工行黑龙江分行的行长。”他续道。 解密解植坤 今天的中融被很多人称作是“狼”,理财周报想弄清楚的是:凶猛野蛮的狼性文化的基因根源在哪里,它又能猛多久。 “解植坤靠倒卖木材红极一时,当年叱咤风云。解植坤、刘洋、范韬和高兴山等人都是黑龙江那边的,东北人身上的气质,在中融演变成了狼性文化。”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说道。 但何以中融可以冲得如此猛?狼性文化的根源显然不能简单用东北人的勇猛来解释。这和市场环境有关。 2007年前,知名的信托如中诚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和深国投,多是具有政府背景的;而一些经过重组后的信托公司,如中信信托是背靠中信集团;一些小的信托如建信信托、交银信托等都是由银行控股的,还有一些小的信托公司更倾向于专业化,例如此前的联华信托专门做房地产。 “中融信托其实就相当于民生银行(600016),是具有民营背景的。正是因为这种背景,所以它不用那么受约束,反而敢做敢冲。”信托专家孙飞说道。 “中融必须完全靠市场,否则它生存压力很大。它之所以冲得这么猛,是因为它市场化。”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 “中融的理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赚钱。在中融,成长得快、变化得快,也变态得快。”接近中融信托的人说,同时他认为,“中融的风控在行业内是一流的。去年,它们还引进了‘条线管理,平行作业’的内部控制理念。” “中融在产品设计上有些比较好的思路,不过我们觉得它们有些产品的风控做得好,有些并不好。”第三方理财的知名人士说道。 “地产信托总有一天要出一件大事,才能有秩序。中融信托的资本金经常告急,最近又打算增加2亿资本金,加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它还可以猛多久?”上述业内人士反问道。
最新资讯
-
08-23 0
-
08-03 0
-
08-04 1
-
09-23 0
-
08-11 0
-
05-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