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应以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目标
发布时间:2021-04-08 14:35:15
信托,在英文中为trust,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其职能应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中国信托业务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达3.74万亿元。
然而,《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接触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的信托业务发展较快,但发展方向与财富管理的本源业务相背离,信托业务渐渐“沦为”融资通道。
在中国台湾地区,信托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中国台湾信托业商业同业公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承办信托业务的会员单位共有51家,信托资产总额为64580.61亿元(新台币)。据本报记者了解,台湾目前没有独立经营的信托公司,都是银行或证券公司以兼营的形式来开展信托业务。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法人信托部协理陈文信,就两岸信托业务发展的差异,以及大陆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
第一财经日报:大陆信托业面临着主业不清的困局,你对大陆信托业发展方向有何建议?
陈文信:大陆信托业者过去主要依赖银信合作,着重于渠道类产品的被动营运模式,,我想大陆的信托业者应该会积极寻求转型,或开发新的商品,并尽量往自主性的产品发展。信托业应该是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手续费和佣金,而非来自于交易上的收入(亦即自营业务收入),。
大陆信托业应该思考未来的发展战略,并继续以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为目标。由于大陆金融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我对于大陆信托业仍旧充满信心。我想在未来大陆信托业有几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像是财富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选项,然而在发展财富管理的进程中,如何避免和银行硬碰硬,就必须思考市场的区隔,例如考虑以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为主要客源。另外在企业年金的发展上,如果政府在税负方面可以提供像美国401K的优惠,相信大陆的信托业在此业务应该大有可为。还有,我也想到离岸基金的发展,,或许信托业者可以扮演代理商的角色,再透过银行渠道分销给一般投资大众。
日报:台湾的信托机构都是作为银行其中的一个部门,这种混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陈文信:台湾信托业务从发展初期,就一直是银行业务的一部分,所以造就信托与银行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也造就了长期以来混业经营的模式。混业经营的优势是,信托在销售产品上,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及渠道。另外,银行较大的资本额以及较为稳定的信誉,也都可以提供信托服务坚强的后盾,有助于取得客户的信赖。劣势是,与银行本身业务相比较,信托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收益也较少,可能成为银行的附属业务,因此比较容易受到忽略。
日报:台湾信托业务范围没有大陆广泛,可以理解为相对保守吗?
陈文信:台湾的信托业务范围没有大陆的广泛,,另一方面可能是专业分工的关系。例如台湾信托业规章就很清楚地规定,信托业者不得以信托财产办理放款,这就限制了台湾发展类似大陆“融资类”信托产品。另外,在基金产品方面,虽然台湾信托业可以推出集合管理运用专户的商品(类似Fund of Fund),但是规模还是很小,无法与投信基金的规模相抗衡。毕竟信托业者并非基金管理的专业,较难在这方面有所发挥。业务广泛虽然可以提供业者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信托业者还是要能专注于核心业务,并且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日报:有业内人士说,台湾金融业进入中国大陆应该以精致金融提供平台的概念去吸引特定族群,你怎样理解?最后,请你谈一下两岸金融产业链发展的差异。
陈文信:台湾这边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较早,也累积较多的经验,我想台湾的信托业者要在大陆发展这一块业务应该会有利。由于两岸信托业者在业务的经营项目上,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双方彼此可以有互补的作用,如果能携手合作,应该有不错的发展机会。就我所知,已有几家台湾银行同业有意参股大陆信托公司,主要是着眼于参股门槛相对较低,而且可以经营的业务项目也多,是进入大陆金融业的另一个选项。
台湾金融业对于大陆市场冀望颇深,除了在大陆设立分行之外,应该还有许多银行会成立子行或参股大陆银行,以多个不同渠道进入大陆的金融市场 。由于台湾的金融业竞争激烈,对于客户的服务必须维持较高水平。日后台资银行在大陆提供金融服务,或许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质变。
因为台资银行参股大陆信托业,股权不得超过20%,恐影响台湾本地银行参股的意愿,如能适度提高持股门槛,应该会有更多的银行愿意参股信托公司。期待两岸金融业者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合作,一同为开创两岸金融的新世纪做出具体的贡献。
中国信托业务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达3.74万亿元。
然而,《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接触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的信托业务发展较快,但发展方向与财富管理的本源业务相背离,信托业务渐渐“沦为”融资通道。
在中国台湾地区,信托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中国台湾信托业商业同业公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承办信托业务的会员单位共有51家,信托资产总额为64580.61亿元(新台币)。据本报记者了解,台湾目前没有独立经营的信托公司,都是银行或证券公司以兼营的形式来开展信托业务。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法人信托部协理陈文信,就两岸信托业务发展的差异,以及大陆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
第一财经日报:大陆信托业面临着主业不清的困局,你对大陆信托业发展方向有何建议?
陈文信:大陆信托业者过去主要依赖银信合作,着重于渠道类产品的被动营运模式,,我想大陆的信托业者应该会积极寻求转型,或开发新的商品,并尽量往自主性的产品发展。信托业应该是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手续费和佣金,而非来自于交易上的收入(亦即自营业务收入),。
大陆信托业应该思考未来的发展战略,并继续以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为目标。由于大陆金融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我对于大陆信托业仍旧充满信心。我想在未来大陆信托业有几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像是财富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选项,然而在发展财富管理的进程中,如何避免和银行硬碰硬,就必须思考市场的区隔,例如考虑以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为主要客源。另外在企业年金的发展上,如果政府在税负方面可以提供像美国401K的优惠,相信大陆的信托业在此业务应该大有可为。还有,我也想到离岸基金的发展,,或许信托业者可以扮演代理商的角色,再透过银行渠道分销给一般投资大众。
日报:台湾的信托机构都是作为银行其中的一个部门,这种混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陈文信:台湾信托业务从发展初期,就一直是银行业务的一部分,所以造就信托与银行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也造就了长期以来混业经营的模式。混业经营的优势是,信托在销售产品上,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及渠道。另外,银行较大的资本额以及较为稳定的信誉,也都可以提供信托服务坚强的后盾,有助于取得客户的信赖。劣势是,与银行本身业务相比较,信托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收益也较少,可能成为银行的附属业务,因此比较容易受到忽略。
日报:台湾信托业务范围没有大陆广泛,可以理解为相对保守吗?
陈文信:台湾的信托业务范围没有大陆的广泛,,另一方面可能是专业分工的关系。例如台湾信托业规章就很清楚地规定,信托业者不得以信托财产办理放款,这就限制了台湾发展类似大陆“融资类”信托产品。另外,在基金产品方面,虽然台湾信托业可以推出集合管理运用专户的商品(类似Fund of Fund),但是规模还是很小,无法与投信基金的规模相抗衡。毕竟信托业者并非基金管理的专业,较难在这方面有所发挥。业务广泛虽然可以提供业者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信托业者还是要能专注于核心业务,并且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日报:有业内人士说,台湾金融业进入中国大陆应该以精致金融提供平台的概念去吸引特定族群,你怎样理解?最后,请你谈一下两岸金融产业链发展的差异。
陈文信:台湾这边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较早,也累积较多的经验,我想台湾的信托业者要在大陆发展这一块业务应该会有利。由于两岸信托业者在业务的经营项目上,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双方彼此可以有互补的作用,如果能携手合作,应该有不错的发展机会。就我所知,已有几家台湾银行同业有意参股大陆信托公司,主要是着眼于参股门槛相对较低,而且可以经营的业务项目也多,是进入大陆金融业的另一个选项。
台湾金融业对于大陆市场冀望颇深,除了在大陆设立分行之外,应该还有许多银行会成立子行或参股大陆银行,以多个不同渠道进入大陆的金融市场 。由于台湾的金融业竞争激烈,对于客户的服务必须维持较高水平。日后台资银行在大陆提供金融服务,或许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质变。
因为台资银行参股大陆信托业,股权不得超过20%,恐影响台湾本地银行参股的意愿,如能适度提高持股门槛,应该会有更多的银行愿意参股信托公司。期待两岸金融业者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合作,一同为开创两岸金融的新世纪做出具体的贡献。
最新资讯
-
银行外部融资补充资本将受限 发次级债受严格制约 银行需开源节流
06-12 0
-
11-26 1
-
08-21 0
-
08-11 1
-
08-22 1
-
12-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