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风险提示向前移 信托贷款产品突然红火

发布时间:2021-05-07 07:21:15


,理财周报不完全统计,7大主要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52款,其中,信托贷款类低风险产品占比约七成。
  同时,各银行产品说明书明显增厚,详尽的风险提示和“预期收益不承诺”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售卖过程也更加规范。
  不过,也有部分高端客户抱怨“风险评估过程太复杂”,理财周报获悉,。
  152款产品信托贷款类占比约七成
  理财周报记者收集了4月份以来10多家中资银行产品发行数据,发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骤减,且呈现出信托贷款类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
  自整改以来,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北京银行(601169行情,股吧)为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最多的三家银行。
  4月11日以来,招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58款,其中信托贷款类43款,占比74.1%;票据类理财产品12款,占比20.68%;债券类产品3款;
  建设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排第二位,截至截稿时,共发行45款,全部为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
  北京银行自4月11日至5月16日,发行了33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有27款为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6款为票据类理财产品,信贷类产品占比81.8%;
  光大银行发行2款“阳光理财”T计划人民币产品,均为信托贷款类产品;
  兴业银行(601166行情,股吧)发行3款万利宝“陆陆发”,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发行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3款为票据理财产品;
  中信银行(601998行情,股吧)发行了7款“资产快车”系列产品,为信托贷款类产品。
  在上述银行152款产品中,信托贷款类产品占比约七成,这表明客户有选择低风险产品的强烈愿望。
  理财周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销售情况良好,有些产品半天就能抢购一空。
  风险提示靠前,预期收益不承诺

  记者查看了10多家银行4月11日后发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多家银行将风险提示、关于预期收益率的说明、信息披露方式、收益计算在内的多项条款进行了重新设计。
  把关于风险提示的说明提到说明书的最前端,以及强调预期收益并不具有法律承诺效益,几乎是所有银行最大的两个改变。
,东亚银行只设计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最顶端专门加注了风险提示语。
  招商银行的产品说明书中,首先用粗体字样列出“重要须知”和“风险提示”两栏。“重要须知”中明确说明,任何预期收益、预计收益和测算收益均不代表投资者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亦不构成招商银行对该理财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
  此外,在收益计算上,招商银行明确列出了计算公式和计算示例,并列举出了如果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收益的计算方法和示例。
  新发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之“新股+套利”理财产品,说明书对ETF套利、股指期货套利等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建设银行的产品说明书虽然比不上招商银行等银行详细,但是重点增加了对本金及收益说明、本金及收益兑付说明、信息披露说明。
  风险提示也从以前的寥寥数语增加到对各种风险的说明,并在说明书最前面标注:“有关预期收益的表述不代表投资者到期获得的实际收益,亦不构成中国建设银行对本理财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等字样。
  光大银行在产品说明书中着重增加说明了“风险及对策”,并明确说明销售渠道为“柜台”。
  农行对投资策略、投资范围均有非常详尽的说明。产品管理人、投资咨询顾问都严格公布了公司名称、地址、法人等信息,产品说明书长达14页。
  风险评估形式复杂引客户抱怨
  在销售渠道上,银监会在4月中旬也有明确规定,客户每次购买产品须亲自到柜台进行风险测评,然后才能购买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理财产品。
  目前,这一做法给投资者带来了诸多不便,银行方面也惹来了不少抱怨。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部副总经理张东告诉记者:“很多客户觉得每次购买产品都要前往营业部做风险评估实在太复杂,有抱怨情绪。招商银行的网上交易客户本来就多,这给我们银行也带来压力。目前,我们正在与银监会沟通,商量如何解决这些事情。当然,客户自身首先必须有正确的风险意识。”
  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马续田也表示:“客户风险评估不能在网上做,每次需要去柜台做,很多客户的确觉得很麻烦。我们正在与银监会沟通,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马续田表示:“我们现在经常和银监会沟通,力度和频率比以前大多了,,银行和银监会两方面都有变化。”
  创新产品大量发行

  有商业银行资深人士向记者质疑: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市面上仅有信托贷款、票据、债券之类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而在去年股市大热的时候,银行扎堆疯狂发行与股票等资本市场挂钩的产品,这种非常态的情况体现了银行理财产品非健康发展的状态,长此以往,不利于银行财富管理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对此,马续田表示,目前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一枝独秀,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际市场形势不好,有些创新型产品,发行出来也没有多大价值,收益会比较低;
  另一方面,与银监会的整顿有一定关系,因为有很多结构性的产品,其实很多银行还没来得及研究透彻,在资本市场利好的情况下,就从国外投行购买过来,包装后发行,这种创新只是表面上的创新。
  “一款产品,很可能一家投行分别给了好几家中资银行,有的银行发行,有的银行没发,这样,发行该产品的银行,根本就算不上创新。”
  什么时候结构性产品等创新产品能大量重现市场?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要看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