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信托惹争议

发布时间:2020-07-18 14:20:15


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一定要注意是否保本、是否固定收益两个问题,有些信托类理财产品虽保本,但是收益是浮动的,仍然有收益为零的风险。
  今年4月份,,多家银行被紧急叫停了相关理财产品的发行,再加上一些不符合新规产品的撤柜,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骤减。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报告显示,4月份3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314款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3月份下降了12%。而在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据截至5月29日的不完全统计,各家银行共发行46款,对比4月份发行76款和3月的79款,整顿首月,银行新品的发行锐减了4成多。
  由于股市出现“迷你熊”状态,投资者基金、打新股产品对此毫无兴趣,而替代新理财产品尚缺乏开发,所以就出现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空窗期”。
  现在,信托类理财产品能够销售火爆,银行与信托的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合作方式也正在被市场接受。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报告也显示,4月份,银信合作产品增长迅速,当月有21家银行与15家以上的信托公司进行了合作,共发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156款,比3月份增加了40款,增幅为34.48%。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银信合作是互相“借道”的“双赢”,银行“借道”于信托的投资通道,信托则“借道”于银行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不高,因此信托公司选择了挂钩银行理财产品,先由银行整体购买信托产品,再拆分出售,以此来做大自己的“蛋糕”。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可以面向广大投资者募集资金,通过银信合作的渠道发放贷款,能扩大信贷额度,有效平衡银行信贷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这也就成为银行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受流动性紧缩的影响,银行今年的信贷规模有限,而信托贷款不在其中,因此银行也只能通过信托投资这条渠道,将资产业务转化为中间业务,以拓展盈利空间。银信两家一拍即合,就让我们看到,信托类理财产品一上市就在各家银行密集发行的情况。
投资与理财
  在经历了理财产品“收益门”遭遇后,激进型的理财产品逐渐被市场看淡,投资者对本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信托类理财产品投其所好,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之前在银行理财产品展架上占据大片江山的打新理财产品说明书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期信托类的理财产品。4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信托类理财产品在全部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了73%,稳居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首位。
  虽然信托类理财产品不能给银行带来向企业直接发放贷款那样的收入,但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央行数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从紧货币政策的不断推进,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托贷款需求,而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望被进一步推高,也许还会推动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进一步升温。
  信托类理财产品在各大银行热卖,能否长久?近日有报道称,中国银监会将发文,严令叫停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记者致电有关部门,未得到证实。不过信托类理财产品借道银行,确有它的风险所在,。
  信托类理财产品牵涉到金融业混业经营和风险承担的问题,在此类产品中,银行对资金没有绝对控制能力,却要承担作为受托人的责任。一旦风险发生,投资者要求银行代为偿付信托本金和收益时,银行信誉将受到影响。另外,一些信托项目投向了银行信贷资金不允许涉足的高收益、高风险行业。。
  如果投资者想购买此类产品,一定要注意是否保本、是否固定收益两个问题,有些信托类理财产品虽保本,但是收益是浮动的,仍然有收益为零的风险;多数信托类理财产品规定投资者无权提前终止,也就是说,在约定的投资期限内,投资者不能将本息取出,只能等待产品到期,并且在投资期限内,信托类产品的收益也不会随人民币存款利息的调整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