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求真思变创新业

发布时间:2020-03-25 09:11:15


□本报记者 王玉梅 吴重生

“这样的市场敏锐程度和出版速度,这样的营销手段创新,在转企改制前是不敢想象的!”9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在抬眼就能看见西湖碧波的办公楼里,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蒋恒在回忆“西湖天下”丛书出版过程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蒋恒所说的“西湖天下”丛书,创造了该社的一个出版“奇迹”。从6月25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立即着手策划,到组织作者创作、整合利用原有资源,最终出齐10种图书只用了3个月时间,西湖系列明信片(4种)、西湖主题画册(1种)也在第一时间推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看来,正是思路转变带来的产品、产业、经营模式等发展方式的转变,给集团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集团在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连续多年保持8%的增速,2010年实现年销售、总资产“双百亿”,位居全国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第3位。

抓主业

必须抓牢大众市场

“没想到出版社能给我单独成立一个工作室。”今年就到退休年龄的袁丽娟深有感触地说。袁丽娟所说的工作室,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上半年组织结构调整的产物。袁丽娟编辑的“冒险小虎队”是少儿出版界的品牌,已出版50多个品种,销售3500万册。在对原来的大编辑部重新整合时,出版社成立了婴童服务编辑中心、知识读物、儿童文学等5个编辑中心和“冒险小虎队”工作室。

浙少社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的背后,是其紧抓大众市场,争取少儿板块各个门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都走在全国前列的雄心。浙少社社长傅里甫说,调整是为了更快地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调整后,每个中心都是开放的,做得好完全可以向分社方向发展。

同样紧抓大众市场的还有浙江教育出版社。谈起选题开发该如何面向大众市场、加强渠道创新时,浙教社社长汪忠有说不完的话。“幼儿教育配套图书4年前只有几百万销售码洋,现在一年是四五千万码洋。这是结构调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汪忠说,以前靠教材教辅可以轻松过上好日子,没有动力做大众图书,改制后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个人都认识到,单纯依靠教材教辅风险太大,品种更新、结构调整、差异化竞争成为每一位编辑的自觉行为。去年,该社全年出版的2600多种书中,面向大众市场的图书占1000多种,销售码洋达到1亿元。

“我始终认为,出版集团必须要做强主业”,采访中,。为了做强主业,集团每年提供1000万元的扶持奖励基金,支持少儿、文教、生活等6条产品线强势发展。紧紧依靠大众市场的产品结构调整,使得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一般图书销售不断增长。童健告诉记者,2010年,各出版单位图书销量同比增长30.67%,省店销售集团版一般图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19%。

求发展

贯通数字出版产业链

王卉是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的副总经理。对她来说,30个人的团队,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以“深圳速度”在数字出版产业各个环节做出众多成绩是其最自豪的事。2009年,集团把数字出版确定为出版主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作为集团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她所在的数字传媒公司肩负重任。

“我们的市场意识比较强,很早就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阅读基地展开深度合作,重点开拓移动阅读市场。”王卉说,截至2010年年底,共向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阅读基地授权电子图书2000余种,实现了销售赢利。除集团自有内容资源外,公司还通过版权引入购买原创图书来丰富自己的内容资源。

在数字产品销售上尝到甜头的同时,集团抓紧科技研发,加大对电子书业务投入,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2010年年底,博库阅读器发布、i博库电子书店上线,集团成为拥有电子书内容生产、销售平台、阅读终端全面业务的出版单位,实现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全面贯通。

成绩背后往往蕴涵着大量的艰辛劳动,比如,对原有图书内容数字化。王卉说,公司启动时整个团队就树立了这样的目标:要把能找到的本版图书全部数字化,需要时可以立刻调出来使用。如今,这项工作又加入新的内容:分类整合优质出版资源,有选择地将出版内容结构化、碎片化,以满足未来碎片化阅读、主题性阅读和定制推送的要求,20余万条数据已经实现初步入库。

数字出版的效益正逐渐显现,通过对集团数字版权的整合及多种数字资源销售通道的拓展,2010年数字传媒公司数字版权运营收益近200万元,远远超过了集团所属的各出版社电子书销售前10年近30万元的收入总和。数字移动新产品“同步学”在浙江当地已签约298所学校,订购用户达41265人。

拓增量

“小连锁”撬动大市场

“刚搬进来时,我们很忐忑,这么大的店面,卖书能够维持生存吗?”谈起去年的易址、扩面积,浙江绍兴新昌县文星书店店主张毓君仍然“心有余悸”。

在浙江采访期间,记者来到隐蔽在主街道后面的文星书店,午后的书店安静得让人有些担心它的经营状况。从入门处小小书斋兼工作室迎出来的沈学军、张毓君夫妇告诉记者,“一到晚上六七点钟,书店就热闹了,读书的、玩乐器的朋友都会聚到这里”。正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经常性的特色活动,让文星书店“粘”住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现在,书店的活动会员数已经达到1.8万人,而县城常住人口也不过13万人。

沈学军说,夫妻俩开书店已经有近15年的时间,加盟前已是当地最大的民营书店。2010年,他主动找到新昌县新华书店,当年6月正式加盟,卖场面积从120平方米一跃增至600多平方米。“加盟以后,省劲儿多了,现在采购、库存、人力成本都降低了,我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做好业务、提升服务上。”

在浙江,类似的“小连锁”书店还有很多。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忠义说:“新华书店系统原来比较封闭,不愿意让别人开店。现在,小连锁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重新建起了农村发行网络,给集团发展增添了后劲儿。”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全省已发展小连锁196家,营业面积2.0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538万元,预计全年可突破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