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读者困难找“帮办”

发布时间:2019-08-30 05:46:15


   □本报记者 樊国安

  《新帮办》栏目在商场举办“爱在母亲节”义卖活动,图为读者向“新帮办基金”捐款。《每日新报》供图

  “有困难,找帮办!”是天津市民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新帮办》是《每日新报》开设的为百姓分忧、为政府解难的公益栏目。自2000年创立以来,《新帮办》累计筹集善款近千万元,救助了上千户特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近1.12万名,帮助53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转退军人及军属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由于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扎扎实实为百姓排忧解难,《新帮办》专栏先后获得天津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和天津市新闻名专栏的荣誉。不久前,《新帮办》又与社会公益机构和爱心企业联合,注资10万元成立“新帮办基金”,对社会公益事业、亟待救助的急难市民给予先期自助,彰显了媒体的社会公益职能。

  贴近读者解决难题。《新帮办》不单单是媒体设置议题、读者被动接受,而是可以直接切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市民的人生诉求为出发点,以市民的生存状态为关注点,以市民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其内容都是读者最急需、最感兴趣的。而记者切实地深入市民生活、紧贴新闻现场,用实际行动完成新闻报道,处处践行实用新闻理念。比如,在助学方面,由《新帮办》推出的“爱心行”、“给梦想插上翅膀”等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天津热心市民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的桥梁。“爱心行”至今已举办56期,足迹遍布津沽大地18个区县。《新帮办》还策划成立新帮办义工服务中心,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奉献社会的机会。2010年共组织志愿服务32次,服务对象超过11万人次。

  深入挖掘社会热点。带读者到现场,给读者以感动,是《新帮办》打动人心所在。2010年初秋,《新帮办》开创新型帮贫助困形式——困难家庭互助组织,组织志愿者长期跟踪服务,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帮助,新帮办脑瘫之家、新帮办渐冰人之家、新帮办自闭症之家等都是《新帮办》专栏工作室创办的具有代表性的自助组织。这些组织是由患者、家属和全市医护专家组成的专项救助互动公益机构,每月定期组织交流、义诊,并从中发现新闻亮点予以报道,深受广大市民欢迎。此外,从2002年开始,《新帮办》与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在全国首家推出为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追讨热线”。截至2010年,除配合劳动监察部门追回7000万元拖欠工资外,每年通过记者的努力至少还为农民工讨回工资40万元。

  选择独特报道方式。“采访要扎实,不存在的细节不能靠主观猜测来编。”《新帮办》专栏的记者在传递求助者弱小声音、帮助他们争取社会和支持的同时,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通过深入到当事人的生活环境中去采访,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占有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让报道显示出《新帮办》的风格和力量,让读者看后觉得真实可信。2010年春节前夕,《新帮办》专栏与天津火车站合作,启动新帮办基金,为困难农民工免费提供火车票,帮助其踏上返乡旅途。很多农民工已经5年甚至10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记者通过现场采访,用动人的笔触描绘出农民工朋友的可敬可爱以及对故乡的渴盼。最终,10名农民工朋友入选,获赠由新帮办基金先期付款、新帮办工作室代为购买的返乡车票。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一直是《新帮办》的特点。在采访中,该栏目始终保持主流声音,不刻意夸大救助对象的现状,而是努力让报道做到情节真实、细节感人且富有人情味。《新帮办》的记者相信,只有充满人性美的东西才能唤起社会的爱心,才能感召人们积极参与到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社会公益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