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党报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9-08-06 15:30:15
□张艳红
青年读者是未来的社会中坚,也是党报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党报只有赢得青年读者,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当前,党报青年读者流失现象令人忧虑。如何吸引青年读者,成为各级党报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
。网络是沟通党报与青年的桥梁
目前,我国有近5亿人经常使用网络。手机上网功能的普及,让上网像打电话一样方便。因为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深受青年人喜爱,所以有人将党报青年读者流失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网络及网络媒体的冲击。其实,如今的网络新闻早已不是网络媒体的天下,它的功能更加丰富,利用网络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的大有人在。当下关注新闻时事的青年读者可能会选择购买一两种自己喜欢的报纸,但大部分的新闻阅读是通过阅读报纸的电子版和手机版实现的。网络不仅不是党报赢得青年读者的障碍,恰恰相反,网络是连接党报和青年最便捷的桥梁——省去了一年几百元的订阅费用,省去了跑阅报栏、图书馆和书报摊的麻烦,党报和青年的距离,因网络更加贴近。年轻人是否选择党报,最终还是取决于他们对于党报刊载内容和包装形式的考量。
7月1日,,不仅常看党报的读者觉得耳目一新,就连平时与党报不太亲近的青年读者也十分喜欢。,连声感叹没想到党报也这么“潮”,还有手机版。没想到党报也能这么“抓人”,版式时尚,稿件鲜活。
除了“七一”特刊,:从《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到《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可信可敬》、《“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在思想活跃的青年读者中反响热烈。,这几篇文章的点击率非常高,从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阅读者中青年人占据较大比例,不少年轻读者甚至将这些文章逐一下载,精心收藏。
党报要赢得青年读者,就要适应年轻人的阅读心理,对报道形式、新闻语言以及发行方式作出相应调整,办一张吸引年轻读者的党报。可喜的是,,近几年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党报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要达到吸引青年读者的目标,党报创新的空间、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主动参与教育 党报大有可为
赢得青年读者,仅仅“就报论事”是不够的,必须确立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做足“报纸之外”的功课,帮助年轻人了解党报,熟悉党报,参与党报的改革创新,成为党报忠实的“粉丝”。在这方面,英美日等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报纸参与教育”工程,对党报赢得青年读者具有技术层面的借鉴意义。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报界与教育系统相联合,通过免费赠送或折价出售的方式把报纸引入学校课堂,使报纸成为教学辅导读物。此类活动被统称为“报纸参与教育”工程,在英美日等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扩大了报业发行量、培养了大量潜在读者。:一个叫做“下一代部”,还有一个叫做“学校部”。
党报主动参与教育不仅可以拉近与青年读者的距离,还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反映着人们的讯息接受、使用、传播能力。媒介素养对于一个社会人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都发挥着完善的作用。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们能否正确地理解讯息的潜在涵义,在网络时代,这一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以行动践行责任 主动走近青年读者
近几年,一些党报开始以行动践行责任,主动走近青年读者。 从2007年开始,《浙江日报》推出面向全省高校大学生的新闻性专栏“校园BBS”。几年来,这个栏目在吸引大学生、扩大党报在青年学子中的影响力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尝试。目前,《浙江日报》“校园BBS”栏目已经拥有了一大批青年读者,为党报争取青年读者提供了一个十分鲜活的案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从2009年11月开始,,先后走进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与广大学子面对面,展开真诚对话。???一个个重大新闻事件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正如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所言:、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报如何赢得青年读者,既是一项具体工作,又是事关党报未来的重要战略,因此,各级党报在认识层面予以重视的同时,还要明确具体操作步骤和行动方案,抓住网络时代提供的绝佳机遇,。
最新资讯
-
08-07 2
-
02-14 1
-
06-06 1
-
09-02 1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汇编本出版
08-17 0
-
07-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