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革命老区行活动:到人民中间寻新闻的根
发布时间:2019-08-31 23:27:15
2009年7月16日,记者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采访老前辈。 苏泳任摄
2009年8月22日,编辑记者在井冈山走红军挑粮小道。 王建军摄
2009年8月24日,在江西瑞金红井周围,记者争饮井水。 付毅飞摄
2010年5月2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青年编辑记者聆听讲解。 王玉娟摄
2011年8月3日,。杨晋峰摄
“有这样一群人在一遍一遍地读我们的稿子,那我们就知道以后应该去写怎样的文章,去回馈他们,去反映他们的生活,去表达他们的心声。”前不久,一篇题为《喊着下盘石,我们哭了》的报道刊登在光明日报一版头条,记者满怀真情,,深深打动了读者。
按照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近几年来,、“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西柏坡”等活动,旨在推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验生活,接受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贯彻落实新闻工作“三贴近”原则。、厂矿企业、街道社区、医院、派出所、林场,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参观党的新闻工作的发源地、纪念地,深入调查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编辑记者们反映,每一次参观学习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都是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都得到新的感动和启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终身难忘。
“编辑记者走进革命老区,去体验生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是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创新载体,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好方法。”全国“三教办”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说,“我们要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走转改’作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强群众观念
“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和他们同吃住,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找到‘根’。”农民日报记者李海涛回忆起“延安行”给自己带来的感悟,至今难忘。
两次延安行,编辑记者住窑洞、睡土炕、吃小米,走进果园、大棚、猪圈,拿起锄头,赤脚下地,学习农业劳动技能,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80多岁的老大爷拉着记者的手说:“70年前,八路军来村里住过;40年前,北京知青来村里住过;现在,记者娃娃们又来村里住了,党和老区人民心连着心哩。”
在江西瑞金,,临行前,老大娘还像当年送红军一样给记者装上鸡蛋和花生。在犹江林场,编辑记者自发凑钱购买了7台收音机和2台电视机赠送给偏远护林点上的工人,并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关注林业工人,为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老区,编辑记者住进当地10个村。记者写道:“群众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大妈把土炕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叔手把手地传授农业技能。”
群众质朴的言行、真挚的情感点点滴滴融入编辑记者心中:“虽然只住了几天,但我们的牵挂是两三年,乃至二三十年,这里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将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根。”
一首记者自编的小诗在大家手机中传递:“三项教育延安行,娃娃记者认亲,贴近老区人民,思想寻根问宗;爬高坡,吃小米,睡土炕,身体更加健康;望星空,听蛙鸣,话农桑,心里更加透亮;住窑洞,扭秧歌,唠家常,落笔更有导向。”
:“与基层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行胜千言,比多少次开会听课都来得真实、来得亲切、来得发人深省。”
最新资讯
-
08-20 1
-
04-18 0
-
09-27 0
-
08-24 2
-
08-26 0
-
08-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