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话语权作者介入应有度

发布时间:2019-08-31 12:50:15


  观察近几年的出版业,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作者正在积极进行自我的重新定位,开始分享“出版话语权”,参与构建新型的图书出版体系。
  
  在出版行业多元竞争态势更加明显的新形势下,出版机构更加尊重作者的参与要求和重视作品的市场价值。然而,由于出版机构本质上更多地是从“投入—产出”的效益考虑,并且同时出版多种图书,对一本图书出版的关注度则远低于作者对其心血作品出版的关注度。这也使得作者作为一方重要的平衡和充实力量,主动参与到其作品编辑出版和推广的全过程中。
  
  社会对作者的态度也随着出版与阅读市场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过去,一部出版物,即便是轻松的主题,在出版形式上也总是被认为应该是严肃的,而作者则被认为基本上应该是低调的,避免过近贴近出版和发行的业务流程。如今,多元化的出版渠道、阅读需求和作者背景,都使得社会、媒体和读者对作者在作品中安排更多噱头、在传播渠道上更加标新立异、在推广上更多地抛头露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这也就为作者积极介入出版流程创造了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
  
  作者更积极地参与作品的营销,体现了作者对作品在阅读市场更现实的把握,同时也是对传统出版体制的一种既制约又促进的良性互动。但是,“过犹不及”,作者过度参与图书出版的负面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为出版而出版”,“为出名而出版”的现象逐渐增多。当作者——特别是严肃主题或中立主题的作者过多考虑作品的市场前景,过多考虑“名”与“利”的回报,甚至从作品选题与构思一开始就考虑迎合市场口味的时候,出版就难免落入了短期炒作一商标注册一的窠臼,作品的质量和长久的经典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浮躁的市场炒作一商标注册一也就可能变成一杯泡沫过多的“啤酒”——只留下浅浅的苦涩。
  
  在图书出版的传统理论上,一般是以出版机构为主要论述对象,对作者在出版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也造成了理论落后于出版实践的现象。对此,应该积极对待出现的新现象,进行开放的讨论和方向性的建议。
  
  我认为,建设更为成熟和营销手段更为专业的出版市场,作者在出版过程的“有限介入”,应该作为以后作者参与图书出版和营销的指导原则。出版市场的建设应该更加注意出版的规范化和营销手段的专业化,在传统的出版和营销渠道之外开发更专业更系统的渠道,并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的出版作品设计DESIGN推广方案,降低作者对出版营销效果的“不确定感”。同时,出版机构作为专业服务的提供方,应该从专业角度修正作者在作品之外针对出版营销的精力分配,减少作者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与作者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加强出版过程中的沟通。只有这样,作者与出版机构才能建立更高层次的互信与互动,保证出版作品价值真正有效地实现。

刘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