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翻译尝试“互联网众包”

发布时间:2019-08-14 09:42:15


分享到:更多

  “有一次放学后,母亲在校车到站停靠的附近(at the end of the driveway)接我回家。”小布什在他的自传《抉择时刻》(Decision Points)中这样回忆。也许只有美国人才能一读就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绝大部分读者在原文这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描述中体会不出什么。

  缘由是,在美国只有小学生的母亲才会到自家校车车站附近接孩子,这对于当时已上九年级的小布什来说是件比较丢人的事情。小布什自传的中文译者增加了这样一段解释之后,作者的内在意思才被说清楚。

  也许很多人以为图书的翻译就是简单的语言切换,其实不然,专业的译者还需消除不同国度间因文化、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的理解隔阂,同时还需注意翻译语言的风格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的图书翻译出版过程中,出版方对译者的寻找一般基于过往熟知的专业译者,即所谓的“单向寻找,定点投放”,而译者的翻译过程也是全 闭式的。

  但当看到《抉择时刻》、《史蒂夫·乔布斯传》的译者一栏中清晰地写着“东西网”时,这意味着传统的翻译出版流程已悄悄地发生了某种变化。正如上述两本书的出版方、中信出版社主编王强对《第一财经日报》所说的那样:“传统线下的翻译流程已搬到了线上。”

  “同步化是很重要的管理手段,互联网众包模式会越来越多,以后还会扩散到网络视频的制作。”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

  这样工作方式究竟正如何改变着出版业的传统流程?在这种开放式的工作过程中出版方和翻译团队又该如何确保质量?

  实施互联网“众包”

  2010年12月的一周,张文武在网上发布公告紧锣密鼓地进行招募译者的工作,他所在的中外文化交流多语种社区东西网受到来自中信出版社的委托:翻译小布什的自传《抉择时刻》。身为东西网的总编,张文武很兴奋,这意味着自《失控》(凯文·凯利著)的成功翻译后,东西网的商业化运作又向前推进一步,但他也很紧张,因为时间很有限。

  于是除了在线上招募译者之外,张文武同时在线下直接联系专业译者,然后根据试译的质量对译者进行筛选,一个星期之后6名译者组成了一个团队。

  谈及为何不遵照传统的方式转而考虑找东西网做翻译时,王强回忆:“等我们拿到这本书立项出版后留给翻译的时间已不多,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到东西网创造的翻译《失控》的方式,在互联网众包模式运作下的《失控》翻译效率很高。”

  何为互联网众包模式?东西网创始人赵嘉敏解释:“众包,即用社区的力量去选题、翻译,并把成果提供给相关客户,然后再把报酬返回给社区分享。”《失控》的翻译更是体现了典型的互联网众包风格。起初只有一名译者,半年仅完成四分之一工作的情况下,赵嘉敏通过网上招聘实施众包,结果来了10多名译者。于是便有了开头张文武招募译者的一幕。

  最后的结果让王强喜出望外:“传统的方式下,找一名译者翻译这本书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但东西网一个月便完成了,起初我们担心质量以及多人翻译可能导致风格不统一的问题,所以找统稿的负责人来看,却发现质量很好,风格也一致。”

  协同效应“1+1>2”

  一群背景迥异的人,在互联网上松散地凑一起,然后创造出惊人的工作效率?这背后一定不会如此简单。

  东西网、译言网图书主编李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道出其中的秘诀之一:“人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发起协作翻译时,一定要认真筛选译者。有目的地向熟悉相关内容的专业译者投放招募信息,再对参与报名的译者有目的地进行考核。”

  而李婷认为这是众包模式给传统的出版流程带来的变化之一,译者不再是简单的“单向寻找,定点投放”,而是出版方和译者的双向选择:有兴趣的译者来试译,足够优秀的出版方来挑选。

  但要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参与者的能动性,好的协作规则必不可少,这便是众包模式要确保成功的第二个秘诀。如何分工?除了翻译之外,是否还需要别的角色(比如有人专门负责背景知识审校,语言风格统一)?如何安排自校与互校?这些都需要合理地安排协作流程。只要做好“人”的筛选和制定合理的协作规则,李婷相信协作翻译会产生“1+1>2”的效果。

  在《抉择时刻》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之间的分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来定。为了后期统稿的便利,译者将各自负责章节中的人名、地名、机构名、术语等汇总到表格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译者在括号中加以说明,以备责编和审校复查;为确保译文的精髓,译者向熟悉美国本土文化的人请教,然后将经过核实的资料特别加以说明发给他。

  合作要找平衡点

  在同个社区平台上,任何问题可以分享,心得可以分享,错误可以分享,最终都为完美译文而服务,传统的全 闭式译文翻译过程变成以沟通和交流为基础的开放模式,出版业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出版社对于翻译组织有了更多的掌控性和灵活性,李婷认为这些都使得最后的作品在时间上、质量上和专业程度上都得到提升。

  由于时间有限,东西网对《抉择时刻》的译稿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后期的审校、加工都由中信出版社负责。在王强看来,协作环节控制当归功于相互之间的监督。但对于互联网众包的选择,王强有自己的判断:“如果时间不是很着急我觉得没必要,在成本、效果等方面要找平衡点,而且要找合适的风格,因为工作团队大致会有自己的一个风格。”

  事实上,东西网也在尝试其他领域的“众包”式工作模式,比如,东西网在数字出版领域也推出了计划,并开始在视觉化新闻领域开展尝试。东西网和译言网也成立志愿者团队“译制工房”专门翻译类似的新闻视频。

  陈少峰教授也注意到互联网的同步化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如果具体的管理能实施到位便能变成很好的工作模式,效率也会很高。他预计:“这种方式以后会越来越多,还会扩散到网络视频的制作上。”他提醒说,“但工作团队形成权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