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家书屋再上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9-08-28 05:31:15
□王佳欣
到明年,“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将基本实现,中国几亿农民将拥有一个享受均等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载体,农家书屋工程中“建”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6年的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一是切实保障了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农家书屋使公共文化资源深入到每个农民身边,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二是巩固了农村精神文化阵地。三是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群众对文化追求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升。四是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很多农民都说,“送金山银山不如送一座书山”。五是改变了农村生活的娱乐方式,极大压缩了赌博滋事等陈规陋习的空间。
在感慨从一个概念到64万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有书屋之余,我们不得不说农家书屋工程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农家书屋还不能彻底改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不能改变目前农村落后的现状,更不可能完全改变农民阅读率低及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的事实。可以说,“农家书屋全覆盖”不是目标,长久以来,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任昭示着农家书屋工程还将被赋予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2012年,对于农家书屋工程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让人欣慰的是,在2011年里,通过全国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开动脑筋及不懈努力,不少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首先,有关“建”的问题。到明年,农家书屋有关“建”的问题将基本完成。农家书屋建完后,出版物更新及奖励资金问题将浮出水面。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次性配备出版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但时间一长,书读完了,书屋的吸引力也便随之减小。只有定期补充出版物,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才能保证书屋的生命力。在2011年中,如辽宁省、江苏省便对出版物更新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每年为每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20%藏书;江苏省则专门下发通知,对2011年书屋采购内容、采购程序等提出刚性要求,要求中央财政下达的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出版物更新,不得用于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性支出。
其次,有关“管”的问题。实践证明,农家书屋能否正常运转,农家书屋管理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通过培训,各地农家书屋建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的水平,对于完成书屋建设任务、促进书屋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有关“用”的问题。开展活泼的、带动农民阅读的活动,对于打造农家书屋的长效机制而言有重要的作用。实践中,通过多年的摸索,各地都想出了许多好点子,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其中,很多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地农家书屋工程中的品牌,如吉林省的专家读书辅导团讲座活动,陕西省“文化助残”活动,辽宁省“爱祖国·赞家乡”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和首批农家书屋“读书状元”、“读书示范户”评比活动,四川省“农民读书节”系列活动等。
细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将这些问题分为“建”、“管”、“用”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建得起来、如何管得规范和如何用得活。
最近,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国民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升,才有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可能。所以说,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
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地区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广大农民群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2012年,农家书屋将再次踏上新征程,任重而道远。
最新资讯
-
08-13 1
-
08-11 1
-
08-14 0
-
08-04 1
-
12-04 0
-
08-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