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打造“走出去”精品工程

发布时间:2021-02-08 03:07:15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朱烨洋

高质量的翻译及出版水平,国家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业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帮助以及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工作,造就了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精品力作——《大中华文库》。

《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文库》目前已出版汉英对照版90余种,170余册,1.2亿余字。多语种对照版(汉法、汉德、汉俄、汉西、汉阿、汉日、汉韩)已出版40余种,80余册,3500万字。

文化“走出去”受到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国际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认为,让外国人了解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系统、准确、原汁原味地翻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

1993年,,。季羡林、任继愈、金开诚、杨宪益、叶水夫等知名学者也为《文库》的工作出谋划策,不断鼓劲。1994年7月22日,,并要求保证按计划高质量出版。此后,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开始具体组织实施出版工作。

《文库》工程在进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文库》(汉英对照版)立项伊始,。《文库》(汉英对照版)已出版的第一辑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项国家图书奖荣誉奖。2004年~2010年,。

  2005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抓好大型对外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的出版翻译工作。2009年3月,,并希望大家将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事业进行到底,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奉献力量和智慧。2011年,《文库》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精选精译精印代表国家水平

  为了达到“代表国家出版水平”的标准,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精选书目、精细翻译、精心印制,从3个方面来保证质量。

  中国古代典籍约有20万种,从中选出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做好《文库》的根本。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经过多次座谈、征求意见及调查论证,最终确定了110种典籍。这110种典籍上自先秦,下至近代,内容涵盖哲学、宗教、、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以及科技等各个方面。

  《文库》把保证翻译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组织中外专家进行翻译审校,中文原文也都经过了精心选择、认真校对。为保证翻译和印刷上的高质量,《文库》设有两个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负责出版社的遴选、签定出版合同、制订出版计划等组织协调工作;总编辑委员会负责版本选择、译者确定、内容审查。在翻译质量上,出版社进行一、二、三审,总编委会进行四审和五审。

  《文库》编辑出版工作有近20家出版社共同参与,数量庞大,不可能一次印制完成。为了保证全书质量、外观的一致性,在总编辑委员会下设印制小组,主要负责统一版式、统一纸张、统一印刷、统一装帧。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四个统一”,有力保证了《文库》这一宏大工程的整体质量。

  多语种版本拓宽“走出去”视野

作为《文库》(汉英对照版)的有力补充,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经过多方论证,、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及德文、日文、韩文总计7种文字的多语种对照版的翻译出版工作。这一工作被定为《文库》的第二期工程。

  《文库》(多语种对照版)第一批选目10种,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论语》、《老子》、《周易》、《孟子》、《庄子》、《孙子兵法》,由外文出版社、中华书局、湖南人民出版社等10余家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目前已经出版近40个项目,80余册。

  《文库》(多语种对照版)第二批选目10种,包括《荀子》、《史记》、《唐诗选》、《唐宋文选》、《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第二批选目在2011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预计2015年完成全部70个项目。届时,将有20种中国古代典籍同时用9种语言出版,这在国内出版史上尚属首次。

  整体筹划成功、版本选择权威、翻译准确传神、体例妥当完善……《文库》在文化“走出去”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翻译界、出版界的关注和充分肯定。《文库》(汉英对照版)的出版得到了外国驻华大使的关注和重视。

  据了解,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还计划邀请国内外汉学专家及知名学者对《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同时,还将陆续出版英文版、普及版和电子版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