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设备器材进出口额大幅上扬

发布时间:2019-08-19 20:18:15


分享到:更多

  □刘万瑞 韩晓良

入世10年是我国印刷设备、器材的生产技术、销售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成绩的取得不能完全归功于入世,但说它是一条重要原因则一点也不为过。本文仅以入世前和入世后10年的数字给巨大的变化提供一个佐证。

右侧表格给出了2001年、2002年、2010年印刷设备、器材进出口数量及金额。

(大图见附件)大图.jpg

看点一 技术水平接轨国际

表格第一项所列明细实际上是用于同一工艺段的多种商品的组合,如印后设备是由装订机、切纸机、锁线装订机等组成。每一种商品在海关有一个固定的税号。10年来淘汰了一些技术明显落后的商品(税号),如激光照排设备等;新设税号约15个,基本满足了新技术、新产品对进出口业务的要求。印刷器材新增CTP版材;印前设备淘汰了激光照排机等相关设备,取而代之的是CTP直接制版机;喷墨印刷机被数字式喷墨印刷机等6种数字式印刷设备代替;单张纸进料式胶印机被单张纸进料式(单色、双色、四色、其他)4种类型胶印机所取代;辅机与零件也增加3个税号。

另外,10年来,印刷设备器材进出口金额大幅上扬。由表格统计数值可以看出进出口金额大幅上扬,进出口总金额由2001年的16.6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9.48亿美元,净增长197个百分点。出口长势远高于进口,进口10年来净增111个百分点,出口则净增1260个百分点。

看点二 CTP版材生产从零开始,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出口远高于进口

制版软片的进口 在这一系列税号中包含的商品实际上有3个用途:印刷制版、医疗卫生、半导体制造,简单的统计无法将其细分、归类,故它的增减并不代表制版软片使用量的实际。

胶印版材 胶印版材是PS版和CTP版的统称,PS版是传统胶印印刷用版,CTP版则是在国际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诞生、代表数字化制版用的新型版材,2005年新设税号。从表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1年相比,进口变化不大,但出口却是原来的32倍;不仅如此,10年中,CTP版材生产从零开始,2010年其出口在胶印版材出口总金额中所占比例已超过了PS版,发展趋势是CTP版材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PS版则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

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 该设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并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种数字化制版设备,它是数字化制版与传统胶印印刷相连接的一个桥梁,代表了印刷制版技术发展的方向。2007年新设税号,当年进口3361万美元,出口3016万美元;2010年进口5522万美元,出口7165万美元,出口远高于进口。

数字式印刷机 2001年海关印刷机械商品目录中仅有喷墨印刷机一个商品,为适应印刷技术、商品贸易发展,2007年撤销了原税号,新增了相关6个税号,基本上囊括了数字式印刷机领域的产品;同时进出口金额也有大幅增长,尤其是出口,2010年的出口金额竟然是2001年的118倍,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印刷机 印刷机进口平稳增长,尤其是胶印机。我们通过各类印刷机进出口金额所占比例看一下目前和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进口:胶印机由2001年的60%上升到2010年的64%;其他传统印刷机由2001年的37%下降到2010年的19%;数字式印刷机由2001年的3%上升到2010年的17%。出口:胶印机由2001年的24%下降到2010年的10%,其他传统印刷机由2001年的64%下降到2010年的34%,数字式印刷机由2001年的12%上升到2010年的56%。

出口地域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印刷设备、器材的相关商品出口到了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则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看点三 国际交流更为频繁

入世10年来国际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且有了实际行动。国际上版材生产、科研三巨头已经分别在我国建厂从事生产活动;而国际上知名的印刷机制造商也已经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地区建厂,从事印刷机制造;令人更感兴奋的是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来的两起收购事件。相信未来,更多知名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传统印刷设备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已经能够制造几乎所有种类的印刷机械设备。

看点四 进口市场较出口市场更为成熟

从进出口地域、金额分布来看,进口市场较出口市场更为成熟。随着融入国际市场力度的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们进出口的影响力度也在增大,“关门过自己的日子”的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是切不可骄傲、满足。要看到,出口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独资”、“合资”企业的产品,对这些产品我们并没掌握其核心技术;有的商品虽为国内企业所生产,但其关键原材料(原部件)尚需进口,比如,喷墨打印机所用喷墨头就是最典型一例。创新、环保,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

另外,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售后服务力度、避免同行竞相压价也是出口企业应予以考虑、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