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日报》:用脚丈量藏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9-08-22 22:35:15


分享到:更多

□马廉朴 肖俊仁

记者在阿里普兰采访藏族僧人。 记者采访格尔木市的临夏废旧钢材经营人员。《民族日报》供图

今年4月以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日报》的记者采访小组,抱着用脚步丈量藏区大市场的理想,搭乘当地交通工具,在藏区气候多变的状况下,迎风雪勇进、辞风雪而归,半年时间行程近3万公里,深入青藏、川藏、西藏和甘肃藏区,采访了青海5市州的11个县(市),四川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西藏全部7个地(市)的共30多个县以及甘肃甘南州的4个县(市)。采访小组共刊发稿件130多篇、图片200多幅,先后采访临夏籍经商务工人员1000多人。

体验步步惊心 接受心灵洗礼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临夏经商务工人员凭借历史上与藏区有着长期的经济往来,成为青藏牧区同中原农区物质、能量交换的最佳二传手。目前,临夏州近198万人口中约占18%的人在藏区经商务工,有30%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这一生意。与此同时,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为把政府的发展战略转化为推动加快发展的主引擎,了解在广大藏区临夏经商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反映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伟大成就,今年年初,民族日报社经过多次研究,决定推出《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大型系列报道。由报社一名编委带领回、汉民族的多名记者深入到青藏、川藏、西藏、甘肃藏区采访。

西藏有句谚语:“昌都险,那曲高,阿里远。”为切实感受藏区经商务工人员的艰辛,采访小组乘坐当地交通工具采访,不仅经历了以其险峻的道路、陡峭的山谷而闻名藏区的昌都地区,也经历了平均海拔4500米那曲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更经历了从日喀则乘坐长途客车历时近30个小时、行程1400公里进入生命禁区阿里。

在川藏地区采访时,仅160公里道路就行走了近8个小时,而在西藏昌都到林芝地区的道路更是步步惊心,上面高山上不时有碎石滚落,下面为河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车辆只能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生死路上。7月中旬是酷暑季节,但在阿里采访边贸口岸时,路上的鹅毛大雪迫使长途客车停车等待。在那曲、阿里地区采访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让采访组成员个个头痛欲裂、无法入眠。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两位记者不得不返回,但另外两位记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底,他们先后翻越15座4500米以上的山峰……这一系列采访经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真正实践了“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这一定律。

采访普通劳动者 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新闻采访中,采访组记者将镜头对准广大平凡的劳动者,反映他们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记者对临夏经商务工人员占有较大优势的百货副食销售、虫草交易、牛羊皮贩运销售、民族用品经销等15个行业进行分门别类的报道,反映他们存在的困难,使广大读者对临夏州在藏区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他们今后创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整个报道中,报纸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这两大主题,集中报道临夏商人在藏区发展壮大的故事,报道回、藏、汉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人和事。130多篇报道陆续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反映这组藏区报道是民族日报社多年来最有分量的报道。

《民族日报》在报道藏区临夏经商务工人员生存现状的同时,还通过采访当地有关部门,对临夏今后在藏区发展的前景、朝阳产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为地方党委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弘扬临夏精神 引起强烈共鸣

采访小组顶风沐雪星夜兼程,想方设法应对严重的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在生死路上,深入农牧区基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记录了藏区临夏人为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而努力拼搏的身影;了解了临夏商人通过商贸流通促进藏区经济的繁荣和商品的丰富所做的努力;目睹了临夏务工人员在生命禁区创造的“东乡铁军”等一系列创举;见证了临夏人通过物质交换为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所作的贡献;同时,也发现了许许多多临夏人在异地他乡遇到的种种困难。

记者追寻着一个个撼动人心的感动瞬间,发回一条条感人至深的现场报道。在西藏阿里采访时,许多临夏籍经商务工人员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们这样的团队,在4300多米的高海拔上还能这样敬业的工作,我们虽身在异地他乡,但你们把当地政府的温暖带给了我们……”《民族日报》这一系列报道受到上至领导、下至百姓的好评,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看了贵报对藏区的报道,使我对藏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州里今后的发展思路更坚定了信心,更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临夏创业者充满了敬意。谢谢记者对我们临夏精神的弘扬,希望贵报有更多这样来自百姓中的好报道。”

《民族日报》通过这次大型系列宣传报道不仅实证了州委、州政府决策的正确,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同时,还使记者增长了才干,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深深扎根于社会的最基层,悉心体察群众冷暖,及时搜集社情民意,有效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才能使自己的新闻工作创新无限、佳作无穷。

《民族日报》:用脚丈量藏区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