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如何打破英美出版“天花板”
发布时间:2019-08-12 10:45:15
英国编辑代表在中英翻译文学论坛上聆听。马耀增 摄
2月22日,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中英翻译文学论坛在京举行。70余位中国书界同仁与致力于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8位英国编辑代表用一整天的时间,就英语市场引进中国文学作品现状、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更多进入英语市场,甚至打破3%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线人员的认识和实战经验,使这些评价和建议看起来更加实际和有用。
世界需要翻译文学 但英美很少出翻译文学
“我们需要翻译文学,这是我们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刘锋说,阅读文学是进入理解、体会另一个文化的最便捷的途径,所以我们需要翻译文学,文学的发展也需要翻译文学。另一位嘉宾甚至说:“所有的文学都是翻译的产物,这是世界文学相互滋养的结果。”
但翻译文学并不特别受宠。刘锋说,英美国家翻译文学与其他国家差别较大,他们自己也常批评自己翻译文学较少,甚至很难突破3%的品种数量。他认为,翻译文学进入欧美困难的原因有3个:一是经济考量,大的商业性出版机构或者大众出版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很难静下来追求文学的价值,小型独立出版机构会做得多些;二是语言障碍,英美通晓其他语言尤其是欧洲以外语言的编辑缺乏,很难了解其他语言文学作品的出版情况,好译者少也阻碍了外国作品的翻译;三是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认同不一样影响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长江文艺出版社黎波也认为,由于文化差异、文字传播方式差异、阅读习惯差异、市场环境差异等因素,外国编辑在引进中国文学作品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与此同时,英美书业大环境也影响了编辑们对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的热情。珍妮·派瑞特所在的小布朗出版社,由于狂销2500万册的《暮光之城系列》和700万册另一部作品的成绩,而被评为2010年英国年度最佳出版社。珍妮·派瑞特说,在英国,出版小说很难畅销,尽管出版社也积极购买外国文学作品的版权,但有的只卖几百册。她介绍,由于网上书店的影响,文学作品的主要销售渠道——独立书店和连锁书店越来越不乐观:水石书店的订单正在缩减,另一个主要渠道——3大超市的进货折扣之低也很难让出版社接受。
大西洋书局的拉维说,“3%现象”暴露了英美出版界的无知,但这种失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说,别国文字译成英文多数是商业虚构类作品,而且这种翻译很大程度上与好莱坞力量相关联。另外,欧洲出版界与英国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合作关系,一出书,就有一个包括代理人、翻译在内的网络把作品介绍过来,也使得中国图书进入英国的渠道不宽。
文坛老战士仍唱主角 请关注中国文学新人
说起当代文学,很多人立刻想起莫言、铁凝、王安忆、苏童、余华、贾平凹、韩少功等一系列作家,“一批上世纪80年代成名的文坛老战士一直占据舞台的中心”,其中大部分作家也为关注中国文学的外国编辑所关切。对英美编辑们来说,显然这些作家的作品更有质量保证和销量保证,长期培育的结果使这些作家更易为外国读者所接受,这些作家本身也构建了自己走向世界的渠道,比如聘请文学代理人、找到很好的译者等。
,发现新作家,确认新生力量,是编辑每时每刻都特别关注的事情。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显而易见。当世界关注中国文学的时候,请同时关注中国的文学新生力量,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正在重建一种关于中国的叙事和想象,比如“70后”冯唐、慕容雪村,、韩寒等。他强调,年轻一代作家身上蕴涵着强烈的力量,希望外国编辑们注意到这一点。
在这些“符号式”中国作家之外,外国编辑们的目光更多投向了身在国外的中国作家。这次来的8位编辑中,来自哈维尔·塞克出版社的编辑瑞贝卡·卡特尔说,在该社出书的一些中国作家的知名度本来不太高,比如戴思杰、哈金,但有些人住的地方离出版社不远,如法国、英国等,可以找他们交流,这成为该社最终出版这些作家图书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些作家都找到了很好的译者,可以把其作品译成英文。瑞贝卡·卡特尔深信,身为编辑,必须建立与作家直接沟通的关系。
好的推介翻译必不可少 要当成本土作品去推销
在英国,一本书畅销的标准是精装书销量达到2万册以上、平装版要达到7万册以上。但很多译版书没达到畅销水平。作为一家致力于“让世界互相理解”的著名百年老社,哈维尔·塞克出版社每年有一半的图书是引进版图书。瑞贝卡·卡特尔说,幸运的是,她做的《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很成功,这个成功(16万册销量)让她可以继续出版后来达到1.7万册销量的《红尘》等书。她说:“我的成功取决于与作家和翻译的紧密交流。”之前的几本中国文学书或者不是用中文写作,或者作者居住在欧洲,更便于交流。现在,、了解中国市场,更多的做文学代理、中介的工作。但瑞贝卡·卡特尔也表示,工作仍然很艰难,她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翻译。
去年被评为英国增长最迅速的出版商栎树出版社是一家致力于出版外国作品的小型独立出版社,曾经创造过引进版系列图书(3本)销量700万册的辉煌战绩。编辑夏洛蒂·克拉克的经验是:把外国文学当成英美文学一样去推销,从而避免大家产生反感心理,外国作品因此更易被本国读者接受。她说,在出版引进版图书时,会搞一个试读版,提供给书商、书评人等各个层面的人;推广时定位并不突出是翻译作品,就当成是一个英美作品去推销;选书时着眼于找到写作质量高、商业价值又高的书,而不是把书包装成另外一种样子。
对于中国同行来说,推销文学作品成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卖过《狼图腾》的黎波说,被28个国家引进出版的该书,当时是委托英国企鹅公司卖的。《英格力士》走进美国则是作者王刚在推介会上联系一位国际出版商的结果。《羽蛇》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预付金超出10万美元,是因为作者找到一位华人代理。《山楂树》拍成电影后版权卖得很好,有英、加、德、法、意、瑞士、瑞典等约10个国家。来自中国文学出版的重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刘乔说,前几年出版社自己联系输出的作品也不少,但预付金收入方面不太理想。2009年,该社采取一个新的合作方式,委托欧洲最大的翻译版权代理公司安德鲁纽伯格代理小说版权。刘乔说:“很有成效,一本书销售业绩比以前大大提升,预付金大大改善,合作规范,更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新资讯
-
08-16 1
-
08-13 1
-
08-15 0
-
08-03 0
-
08-27 1
-
08-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