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漫画:“投枪匕首”为何锋芒不再
发布时间:2019-08-04 18:16:15
“多雷同、少创新;多想法、少技法;多抄袭、少原则;多粗糙、少精品;多搞笑、少幽默;多嘲弄、少辛辣;多国内、少国际;多媒体、少平台;多年老、少年轻;多急究、少探究。”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辛遥在日前举行的“泸州老窖杯”首届全国媒体漫画艺术论坛上,如是概括我国媒体漫画现存的十大问题。
媒体漫画,指的是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发表的漫画作品,因其风格辛辣,通常也被称作讽刺漫画或时事评论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绘画表现形式,它至今已经走过百余个年头,历史的嬉笑怒骂,时代的酸甜苦辣,中国几代漫画家在这个小画种里实现着智慧的表达。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充满睿智幽默的漫画作品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阅读对象。
然而,随着近年来媒体和报刊日趋严重的纯商业和娱乐倾向,漫画的社会批判功能一再弱化,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现象严重,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面对监督力度增强、,一向敏感睿智的漫画家为何集体失语?在这次聚集了北京、上海、辽宁、山东等地的漫画家、漫画理论家、媒体漫画负责人、新闻漫画编辑作者的论坛上,大家纷纷表达着对漫画前途的担忧。
参加此次论坛的不少专家认为,和相声小品相似,媒体漫画的生命首先是讽刺。媒体漫画质量下滑,最主要体现在立意深刻、幽默含蓄特质的丧失。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在读图时代的大背景里,现在的讽刺漫画,思想性、艺术性、时效性、幽默感——这些过去我们认为传统漫画应该具有的品质,已经不再那么突出。”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鹏飞指出,现在的很多漫画变得非常直白和浅显,粗制滥造、抄袭的现象也很严重,已经基本沦为媒体填空补白、美化版面的附属品,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迫在眉睫。
而漫画家天呈则认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讽刺漫画的构思创作时间太短,说漫画家的功力又大不如前辈,作品成了对新闻的简单图解,不讲究形象塑造,致使有些类型化人物像“橡皮图章”,可以一直敲下去。大量贴标签的作品充斥报刊,也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这对漫画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有很大伤害。
因为与新闻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漫画家的敏感性比一般画家强得多,对社会的介入力度也最大。郑辛遥把华君武的画概括为六个字“尖锐、辛辣、深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批评精神和讽刺力量,更可贵的是,创作者用漫画承担了社会责任。
郑辛遥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初休闲文化开始兴起时,有人提出漫画要走搞笑、娱乐的路子。对此华老坚决反对,他说,“漫画的功能主要是讽刺,不能丧失掉”。华君武类似的话,中央美院教授侯一民也听到过多次,“现在的漫画净是搞笑的,讽刺与批评越来越少了。”
但华老开创的漫画讽刺风,在今日丰富多彩的动漫、漫画环境中,还是日渐衰微。“中国的漫画家和中国的漫画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漫画的概念变成了对日本和美国的盲从。”著名美术家、艺术评论家谢春彦坦言。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讽刺漫画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郑辛遥说:“动漫与漫画在文化基因上是不同的。漫画更强调原创性与批判的力度;而动漫的创作是一个受制于商业利益的系统,独立性不强,立意、造型、制作、发行各个环节是分离的,产品更具商业性和娱乐性,与漫画的创作群体与责任担当很不同。”
郑辛遥毫不掩饰自己对漫画创作队伍的担忧:“队伍老化。像我们这一代是老人马了,上海漫画家中最年轻的也接近40。漫画创作费思费力,所得报酬与劳动严重不符。有些职业漫画家年纪轻,身体好,向境外投稿,在国际上频频得奖,现在还拼得动,但再过几年呢?光靠稿酬是很难过上体面日子的。”
对此,老一辈漫画家、仍然战斗在第一线的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以增颇有同感:“我国的漫画稿费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调整,市场行情一直保持在每幅50~100元之间。”孙以增认为,低廉的漫画稿酬让许多有才能的漫画作者改弦易辙,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制约了漫画的发展。
徐鹏飞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时事评论漫画都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不用担心。漫画是评论讽刺的投枪匕首,也是启发智慧的心灵鸡汤,不论动荡年代还是太平盛世,我们都需要漫画,都需要一种反讽精神与幽默表达。
不能因为大师的离开,让漫画的讽刺性也离开。“市场经济时代,漫画家在今天仍然没有放弃对新闻的敏感性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只是,今天的文化界允许有多元表达。只要报刊还存在,漫画家的阵地就还在。”郑辛遥说。
最新资讯
-
03-15 1
-
08-18 0
-
08-12 1
-
08-16 0
-
08-10 0
-
08-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