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东:建立自我监督平台 提升传媒社会公信力
发布时间:2019-08-05 00:16:15
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对热线的开通表示祝贺。《》作为国内传媒行业唯一一家行业媒体,开办这样一个面向全社会、,主动承担起净化行业风气、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为传媒业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不仅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公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和解决,而且为媒体自身赢得了社会尊严和公信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明确表示,记者只要反映的是真实事实,就应该受到保护。对于侵害记者合法权益,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阻止记者正常采访活动的行为,将坚决制止,严正谴责。
为了切实维护记者权益,,比如《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关于加强新闻采编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规定了干扰、。这些都使媒体和记者感到鼓舞,为其顺畅、。
但是,,也应该看到媒体行业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新闻界的浮躁之风时有抬头,有些媒体和记者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他们或为个人利益或为部门利益,或制造假新闻,,以“曝光”相要挟,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严重违反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追求和职业道德,不仅损害了一些媒体的声誉,也影响了整个传媒行业的公信力。
对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去年,利用《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重新修订颁布的机会,总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闻采编人员不良记录数据库建设,对存在较轻违法违规行为的采编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限制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人员,则坚决清除出新闻队伍,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并公开通报。目前,总署正在就两个《办法》贯彻执行情况到各地进行专项检查。
去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重新修订和发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再次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为制止新闻界的不良现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增加了行业监督管理的难度,一方面,有些报刊未经核实从网络下载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造成虚假新闻多次出现;另一方面,转型中的媒体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建立了传媒行业统一的自我监督平台,并且借鉴国外“新闻评议会”这种行业监督仲裁机构的形式,创办中国传媒行业自己的监督仲裁机构。,涤荡行业的污浊,捍卫媒体的尊严;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个传媒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大胆的、有创新意义的好想法。在此,对监督热线的开设提几点希望:
第一,。热线中心是一个立足传媒行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可以通过凝聚行业力量、集合行业共同需求,找到更多发展契机,有效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可以开展法律委托服务,减少媒体单兵作战的成本。希望各类媒体能大力宣传这个热线中心,广而告之。
第二,要正确看待行业监督。要把这种监督看成传媒行业的净化器、警报器,为传媒行业服务,随时帮助传媒扫除自身垃圾,。各类媒体要给予理解、支持,并自觉接受监督。
第三,传媒行业要积极支持并参与“中国传媒行业监督仲裁机构”的创建工作,呼吁、邀请社会公益组织的加入,为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第四,传媒行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不断加强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职业道德修养,牢记反面案例的教训,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做新时期有益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
监督热线的开通只是一个开始,整个制度的创立将会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辛的工作。在此,我向《》提三点要求:
第一,报社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大局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依据,依照行业规范和要求,制定好热线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热线中心能够真正服务于新闻传媒业发展方向,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和谐、社会和谐。
第二,报社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保持热线中心的独立运作。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社会举报的问题开展调查报道工作,,要对举报者有交代,对被举报媒体负责任,。
第三,报社要做行业表率,做践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典范,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时刻保持自身洁净,实现健康绿色发展。
,办好热线,办出社会影响力,办成行业信任、社会认可、具有权威性的监督平台,营造健康、,不断提升整个传媒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题目为编者所加。)
最新资讯
-
08-08 0
-
08-24 0
-
09-03 1
-
08-03 1
-
08-03 0
-
08-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