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的"变与未变" 学者:未触及实质
发布时间:2019-08-03 03:24:15
“丹淳”组合无疑是央视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自从9月25日郎永淳和欧阳夏丹首次搭档亮相《新闻联播》以来,关于这档有着特殊地位的节目究竟改变了多少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它的每一次细微调整,都可能被公众做出各种解读和揣测,甚至主持人服饰、发型的变化也会放大为公共话题。
“丹淳”带来的改变
尽管早在8月初,郎永淳、欧阳夏丹将加盟《新闻联播》成为新“国脸”的消息就已传出,但究竟会在哪天完成“首秀”,央视一直没有给出确切讯息。
、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受邀担任专家评委的喻国明,曾全程见证了7月底启动的央视新一轮主持人全台竞聘。给央视这次面向全台主持人竞争上岗或换岗机制带来些许不同的是,《新闻联播》也拿出两个新岗位参与竞聘,此举标志着《新闻联播》原有8名主持人的阵容将首次扩大到10人。
据喻国明介绍,《新闻联播》并没有与新闻频道其它栏目区分开来竞聘。每位参与竞聘的主持人都可以选报三个志愿,评委通过观看竞聘主持人在统一情境中的表现录像给出分数。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既有20位左右的专家评委,还有40多位群众评委,参与打分。
喻国明告诉记者,考试共有三道试题:第一道是播发一条新闻,分别要模拟在欢乐、灾难、战事情境下的不同表达;第二道题考应变能力,需要在假直播环境里,临场应变意外情况的发生,诸如画面消失、连线中断等问题;第三道题是考察口播叙事能力,即在通读素材后,要脱稿用口语生动、精确讲述新闻故事。
“录像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每个人大约8分钟。”喻国明清楚记得,共有18个人竞聘《新闻联播》的两个职位。“欧阳夏丹和郎永淳的表现更为突出一些,最终胜出在情理之中。”喻国明说。这也是继2006年康辉、李梓萌,2007年海霞、郭志坚先后加入《新闻联播》后的第三对70后新主播,而在2006年那次更新之前的17年里,《新闻联播》竟从未换过人。
“小清新”是观众对“丹淳”组合评价最多的词语。郎永淳是目前《新闻联播》主播团队中为数不多实名制玩微博的,而欧阳夏丹最大的特点是颇具亲和力的微笑。“他们是在‘告诉’而不是‘通知’我们。”有观众说。
与此同时,演播室背景和画面标志也有了微调,整个节目中荧屏左下角出现的《新闻联播》蓝色标志颇为抢眼,而新增加的“联播快讯”板块,通过画面和文字结合,增加了资讯量。在9月下旬的央视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上,央视曾透露《新闻联播》播了23年的片头曲将会被新曲目替换,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将被改变,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有调整,一些新的报道形式会被引入。例如,将引入评论员制度,评论员今后可能会在节目中露脸。
“由于特定的功能性和仪式性,《新闻联播》的调整可能更多是在新闻语态和节目包装上,新闻内容还较难触及,但如此改变已属不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讲师徐帆博士表示。
一次未触及实质的“变脸”
《新闻联播》果真要改版而进入到“新一季”?对此,央视内部人士回应称,目前还只能说是微调,并不适宜冠以“改版”的称呼。“与2006年那次新人亮相相比,我并没有看出它有什么大的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雷跃捷说。
“新闻形式服务于新闻内容。《新闻联播》改革的方向,也应该在于内容。”北京外国语大学展江教授说。在他看来,中国媒体已经呈现多样化态势,但《新闻联播》并没怎么改变,他甚至认为,它会是中国媒体变革中排在最后的那一个。
“不能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应该是角色的升级换代。”喻国明认为,《新闻联播》并没有在“社会守望”与“意见表达”两大媒体功能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边角的改动并没有切中实质,长此以往,传统大众媒体缺位、失语只会主动失去主渠道,自我边缘化。”在他看来,如今媒体的一些做法已经滞后于宣传方针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事实上,在央视举办的很多次研讨会上,学者专家不止一次提出过类似意见: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平民化;不少报道并没有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新闻价值的判断有待再认识……“如果《新闻联播》真要改革,我宁愿相信它是公众持续批评与收视率而导致的动因。”展江说。
其实,《新闻联播》也并非总是“循规蹈矩”。在它成立之初的第9个年头就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当晚它就以头条新闻出现在《新闻联播》里。。”雷跃捷回忆说。然而就在众人认为《新闻联播》要开始真正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排列新闻时,同样的情况后来再没出现过。
“《新闻联播》的重要性和象征性,决定了它在内容、形式和编排上的改进只能是微调和渐进式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受众研究所所长刘燕南认为,《新闻联播》此次改版,无论从调整的规模还是层级上,都是15年来的第一次。“若想把观众的新鲜感转化成对栏目持续性的收视忠诚,并持续性地吸引更多的观众,新闻报道要做到‘四有’:有人、有事、有理、有情。”
“要跳出‘领导很忙、中国人民很幸福、国外很乱’的固有套路,就得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多考虑新闻价值,而不仅仅是在包装形态上做调整,那只能算作‘变脸’而已。”展江给出自己的改版思路。
“《新闻联播》的受关注度和重要性要求它更要有功能担当。”喻国明不否认《新闻联播》固有的特殊属性,“但它归根结底是档新闻类节目,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僵化的播报体
网上曾有个段子: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程式化的喜讯和成就盖过“新闻”本身。
在刘燕南看来,被视为上层动向风向标的《新闻联播》处于中国新闻传播金字塔“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受众的注意力,但是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内容选择和手段创新,有时难免陷入高举高打、不接地气的尴尬中。”
由于被赋予权威性和仪式感,《新闻联播》早已超出了它作为新闻节目的规定性。而一旦被当作一种仪式,主持人的个人风格或态度,就会被要求减化到极致,他们要做的就是隐退自己,以一名传递者播音。“字正腔圆”、“庄严”、“严谨”的8字播音原则从齐越、夏青到欧阳夏丹、郎永淳,一直未有改变。
最新资讯
-
09-13 1
-
08-31 0
-
08-24 0
-
08-24 0
-
08-16 1
-
08-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