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2 21:26:15


 随着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个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正在形成。以其出版快、传播广、费用低、交互性强、更新信息便捷等优点,数字出版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同时也为出版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近几年国内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众阅读多元化的今天,搞好数字出版,已成为众多传统出版单位和涉足数字出版领域的新媒体的共识。

到底什么是数字出版?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处于一个怎样的状况,面临的困难和前景如何?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讨。

“数字出版”的概念

数字出版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图、文、声、像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入信息库中,出版者根据市场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加工、整合,然后以纸介质出版物、光盘或网络出版物等形式投放市场的出版活动。它包括以CD、VCD、DVD、EVD光盘为载体的数字音像出版,以CD-ROM、FD、DVD-ROM光盘等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出版,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同时传输相同内容到不同媒体上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的跨媒体出版(如手机出版)等。简单地说,数字出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技术来代替一些传统的出版活动。

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出版观念,对传统出版业来讲,与新兴的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和“嫁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开拓新的空间、新的领域以至新的产业的问题。近年来传统出版业日益加快从出版工艺到出版介质再到出版物传播与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个步伐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出版业的生存方式,这已经被层出不穷且日益壮大的新兴媒体公司所证明。无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还是新兴的数字媒体产业,两者已开始出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

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

在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新兴媒体的带动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发布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362.42亿元,数字出版在今后几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收入规模每年的增幅可能都会在50%左右。

在我国数字出版的各业态中,手机出版最为引人瞩目。不断革新的移动通讯技术和成熟的收费模式的形成,为手机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作为网络出版的延伸,手机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动性、跨文化传播、多媒体等网络传播的优点,而且便于携带,是“带有体温的媒体”,人们外出时间是手机媒体的黄金时间,这为手机出版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会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终端发展,手机读物、手机视频等都有较大增幅,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从世界范围看,手机出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我国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

发展数字出版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但我国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产业收入尚未形成规模,赢利模式不清晰

目前,除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个别文学原创网站外,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都在赢利模式上面临很大困难。特别是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的数字出版,在整体经营上尚未找到赢利模式,尚处于投入大于产出阶段。这也是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面前顾虑重重的主要原因。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本质缺乏认真研究,几乎找不到赢利点。2008年6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发布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结果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需要付费浏览的仅有14份,占全部被测试对象的4%;免费浏览的321份,占96%。

一方面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许多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单位又找不到赢利模式,这样使本来就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出版心存疑虑的传统出版单位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复合型人才匮乏

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数字出版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这里提到的复合型人才,主要指的是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或精通的人才。目前,数字出版正在从加强认识阶段向实际操作和实施阶段转型,因此,仅仅懂得数字出版很重要已经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操作、如何开发,并进而懂得如何赢利。但目前的人才结构多是单一型的,表现在传统出版单位的人员不了解技术开发和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技术提供商不了解传统出版流程,特别是在出版细节上不了解。由于整体上缺乏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数字出版成本过高、机会把握不准、难以真正实现赢利。

缺乏统一的标准

数字出版标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互联网领域,中文标准严重缺失,4000项国际标准中只有3项由中国制定;除了互联网基础性标准,数字出版产业的标准化还包括出版元数据的标准化、网络出版的标准化、出版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等。然而,我国目前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缺乏行业的总体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文本格式,各技术提供商生产的电子阅读设备在文本格式上不能兼容,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增加了用户的阅读成本,无形中也造成数字图书用户的不断流失。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数字技术提供商内部垂直系统多,难以关联和复用,无法敏捷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数字技术提供商之间缺少统一的标准和相应的汇接机制,难以互联互通、强强联合、共享客户资源,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以元数据为例,在出版产业的很多环节都存在各自定义的元数据标准,不同环节之间的元数据信息无法相互兼容和共享。这不仅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利益,。2007年~2008年,,但政府能否完全整合各类现存标准,或制订出新的标准能否被市场采纳,尚不可知。而且统一标准的制订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作,目前仍然看不到结果。不过也应该看到,数字出版的标准问题,绝不仅仅是中国才有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