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31 11:24:15
《销售与市场》1994年创刊,历经15年的发展,由年发行量不足万份、销售收入仅3万元起家的机关刊物,发展成为发行量30多万份、销售收入过亿、利润突破3000万的媒体集群,引起期刊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分析、研究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的成功经验,对提升信息时代办刊价值观、发展期刊赢利模式、推动传统杂志向现代媒体转型具有示范作用。
一、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的三次转型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创建以来,始终以读者为中心,靠改革谋发展,顺应市场的变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通过三次成功转型,在危机中寻求新的途径,不断培育新的利润点和创造新的赢利模式。
1.把杂志当做产品来经营,实现由机关刊物到市场刊物的转型。
销售与市场杂志的前身是《集体工业经济》,是挂靠主管部门——河南省二轻厅的行业机关刊。杂志社共有工作人员7名,年销售收入3万元。1994年杂志社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选择了走市场化发展之路,更名为《销售与市场》,开始了由机关刊物到市场刊物的第一次转型。
首先,杂志社领导确定了“把杂志当做一个产品来经营”的办刊思路,提出了“产品力”的概念,把设计、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品”作为经营的基础与核心。本着读者第一、营销实战、为8000万中国营销人提供有效服务的定位。确立了“过程、方法、细节”的内容原则,集中体现“反映营销主流、引领营销潮流”的办刊宗旨,成为“消费者价值导向”的进步营销理念的率先实践者。为了提高杂志的权威性,杂志社搭建顶级营销研究学者和优秀企业经理人组成的专家队伍,取得了营销界顶尖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逐建树立了杂志在业内的权威地位。
其次,综合考虑价格、渠道、销售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身研究营销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与市场》创业初期,杂志影响力有限,市场尚未打开,发行量不足1万,邮发渠道限制着杂志的发展,发行工作非常艰难。面对这种情况,杂志社按照合作共赢的市场规则,提出“要想自己赚钱、必须先帮别人赚钱”的思路,制定了优惠的经销政策:半价提供杂志,允许经销商100%退书。这个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使杂志及时与读者见面。刊物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后,杂志社和经销商结成合作伙伴,建立起以省会以上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涵盖全国300多座城市、拥有三四万家销售终端的发行网络,自我开发渠道的期发量占全部销量的70%左右。杂志订数一再翻番,单刊月发行最高曾达到20万份。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在第一次转型中,彻底改变机关行业刊物的传统办刊模式,确立了面向市场的办刊思路,将营销理论中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组成的4P理论,与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杂志当做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来运营,把产品力、销售力、形象力作为刊物发展的三大支点,在实战中总结、验证刊物提供的营销方法,与中国企业同频共振、共同发展,不仅为营销人员提供指导,同时也推出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营销理念并不先进的河南省,办出了一份引领全国营销潮流的“中国营销第一刊”,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把杂志当做品牌来经营,实现由依靠发行到策划广告的转型。
专业杂志有固定的目标读者,还意味着市场发行量有一个量的限制,当杂志发行量接近饱和时,发行收入很难再增长。虽然发行收入受限制,但固定的读者群又为广告经营打下了基础。《销售与市场》正是在扩大杂志发行的同时,将杂志读者群和相应广告目标受众相结合,打造极具优势的广告平台形象。为扩大杂志的影响,杂志社策划了一系列活动。2000年起,杂志社创办了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及中国营销论坛,率先将当时并不为人认知的营销人推到了前台。“金鼎奖”颁奖活动请到了被称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科特勒、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舒尔茨、法国营销先驱艾尔菲等世界营销权威人士,还特别设立了“科特勒营销理论贡献奖”。2002年,杂志社参与主办中国国际营销节。2003年起,又开始与中央电视台联手举办中国营销年会,年年隆重推出年度“营销创新奖”。
最新资讯
-
08-25 0
-
11-09 2
-
观念转变与出版强国——关于编辑业务特殊性及其与生产经营关系的再认识
08-29 1
-
08-09 1
-
08-16 0
-
04-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