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领跑国内出版领域转企改制
发布时间:2019-08-02 22:48:15
得益于处在改革开放前沿,更得益于出版人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上海出版在转企改制的步骤上拔得头筹。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属36家图书出版社和21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居全国之先。
,上海始终走在前列,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为中国出版改革创造了一个个成功先例,为中国出版改革全面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转企改制水到渠成
作为中国出版重镇,上海始终领改革风气之先。1999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由此,也拉开了上海出版体制改革的序幕。2005年,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通过转企改制,在全国出版集团中率先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同年,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更名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集团正式转制为企业。200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成为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首批试点单位。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告诉记者,转企改制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得益于上海历来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从1993年就开始实施事业、企业双轨制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和全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而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而言,从2000年开始,便已经着手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很多员工都已实行企业编制,工资也与效益挂钩,因此,此番改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那时我们说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如今通过转企改制,我们感觉到理顺了诸多以前不顺畅的关系。”庄智象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是第二批转企改制的大学社,该社社长贺圣遂告诉记者,复旦社和校领导对改制都持慎重态度。经过反反复复研究,为什么要改?有没有改的条件?改有何利弊等问题都要逐一考虑清楚。“但是,态度始终是明确的,要改就要真改。如今看来,真改才是干部群众真心拥护的。”贺圣遂说。
据了解,去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尽管经历了转企改制的阵痛,但年销售码洋却在3亿多元的基础上逆势增长了1000多万元。
体制改革引发新格局
伴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分批完成,上海的书业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早在2004年,上海的几十家出版社通过重组成立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初显三足鼎立之势。如今,随着更多文化生产力的逐步释放,书业竞争愈发激烈。
其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资格最老。目前,集团已从最初的5家成员单位,发展为目前拥有17家图书编辑出版机构、4家音像出版社、3家电子出版社、1家网络出版企业、44家期刊、5张报纸、1家动漫制作企业和1家数字出版企业在内的大型出版集团。世纪集团也始终聚焦出版主业,10年间推出数以万计的文化精品,其中90种图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在全国位于前列。
同样占据着上海书业重要位置的上海文艺出版集团,走的则是专、精、特、新的路线。“文艺出版集团组建的时候体量比较小,这几年采取裂变的模式,不断培育市场主体。”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社长张晓敏介绍说,现在文艺出版集团旗下拥有7家出版社、1家音像社,4个传媒公司,如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故事会》、《咬文嚼字》等原来都是文艺出版社下面的一家单位,因为形成了品牌,有了自身做大的空间和能力后就把它从母体上剥离出来了。”张晓敏说。
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由上海14家高校出版社和10家社会出版社组成。它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以14家高校出版社为核心,文化、教育、学术、科技和科普是它的出版重点。近年来,改革使得这些高校出版社如虎添翼,迈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在全国位居前列,具有显著的文化影响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销售码洋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市场反响良好的产品,发展提速的势头非常明显。“我相信,通过改革,上海交大出版社的实力将再上一个档次,两三年后,在读者面前也会呈现一个全新的形象。”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韩建民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
新思路构建新模式
不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出版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图书出版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一旦改革,又必须面对出版行业面向市场后的导向问题,这是改革绕不开的难题。如何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出版企业控制力的新途径?上海出版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的思路让改革一通百通。
经过深入调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转企改制方案中设置了外部董事制度和总编辑岗位安排的制度保障,由主管部门派出专职董事和其他股东推荐的董事,共同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进行有效监督等,以制度创新来消除人们对改革的顾虑。同时,集团创建了中国特色的出版企业领导体制。由市委宣传部文化国资管理部门给予世纪出版集团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对股份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处于绝对控股地位,通过股权结构安排保证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出版企业重大事项的主导权。通过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股份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总裁班子,以及确立公司决策议事规则特殊条款,保证党对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权。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则探索一切有助于内涵式发展的模式。通过“聚变”,建设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完成重大出版项目;通过“裂变”,划小核算单位,激活机体细胞,增强内在活力。据介绍,文艺出版集团旗下的百年老字号朵云轩已完成公司化改造,正计划上市。“传统出版业必须走向资本市场才能得到大发展。我们就是要把朵云轩改制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体制改革上持续发力,整合多方资源,催生出更多的增长点,为出版做品牌、做精品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不过,我们也不是凭空打造,而是瞄准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功能定位、区域优势,充分挖掘集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将这些因子激活。”张晓敏说。
据悉,文艺集团去年销售额10多亿元,其中朵云轩的年销售额过半,顺利的话,待朵云轩上市之后,集团将逐步注入其他优质资产,最终实现整体上市,届时将形成艺术品创意、经营、出版、教育的全产业链。
制度保障激发新活力
改革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发展。伴随着转企改制的完成,上海各出版单位彻底结束了纯事业单位的旧体制关系,迈入企业制状态。2009年,上海出版界不负众望,在国庆60周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等重大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最新资讯
-
11-26 1
-
08-10 2
-
08-13 1
-
09-01 0
-
08-27 1
-
08-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