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教育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0-04-22 19:27:15
“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启动以来,一场围剿虚假新闻的战役在全国打响。从全面部署到广泛宣传,从自查自纠到自我教育,从理论学习到案例分析,从正面典型到反面教训,“杜绝虚假”没有流于形式,没有“一头热”或只是“上头热”,而是在新闻界实实在在地稳步推进。
如今,为期半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已经时间过半。这场围剿之战在过去3个多月里究竟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又为新闻界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开展自我教育 学习风气日益浓厚
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学习教育活动,既加强了对编辑记者的教育引导,又在本单位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学习风气。
1月10日,在《中国青年报》的每周办公例会上,总编辑陈小川强调,“记者不管有什么观点,有什么看法,一定要有事实作支持。事实靠什么?就是要靠深入采访”;1月25日,针对《中国青年报》一篇稿件引用数据不实一事,陈小川在每周办公例会上再次强调,“言论和报道引用的评论和依据,一定要用可靠媒体的,尽可能不沿用网上的一些概念,尤其不要据网上的那些概念大发义愤”。
陈小川在办公例会上关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提醒,只是此次专项教育活动中,各新闻单位教育编辑记者筑牢杜绝虚假报道防线的一个场景。去年11月23日以来,各地各新闻单位突出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教育特色,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学习教育活动,既加强了对编辑记者的教育引导,又在本单位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学习风气。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是新闻单位向虚假报道宣战的一面旗帜,也是其开展自我教育、加强思想学习的有效形式。在专项教育活动中,很多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结合本单位实际,亲自为编辑记者上党课,在本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比如,,,到《环球时报》讲党课;《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以《强化责任,恪守道德,铲除虚假》为题,在全社进行专题讲座,并以《如何确立正确的新闻观和办报方向》为题,专程到《新京报》讲党课;《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刘健在报社举办报告会,以《失实之心防——谈谈媒体上的一种“高级错误”》为题作专题党课。据了解,福建省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63次、举办讲座126场,共11500人次参加;四川省各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和播出机构,实行“三个一”党课学习制度,每位班子成员每个月至少讲一次党课,并要求形成完整的学习记录,党员干部提交学习心得。
同时,各新闻单位还通过集体学习、分层培训、论坛沙龙等多种形式,提升媒体的管理水平以及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比如,,各部门负责人及一线编辑记者300余人聆听了讲座,使大家对新闻真实性的认知更为立体化和体系化;《中国青年报》举办摄影专题研讨会,由摄影部主任结合“周老虎”、“藏羚羊”、“广场鸽”等发生在摄影领域的虚假报道典型案例作主旨发言;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展了“传媒·影响力”——SMG“三项学习教育”系列培训,先后邀请12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湖北省对各市州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党报社长、电台电视台台长和省直新闻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学员围绕“媒体的权力属于谁”、“媒体的资源谁给的”、“媒体由谁管”3个问题集中展开讨论;《三秦都市报》邀请法律顾问围绕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整治虚假新闻的办法等问题对采编人员进行培训。
为增强学习教育效果,各地各新闻单位在组织学习全国“专教办”推荐的重点书目的同时,还结合实际向采编人员自行推荐了一批重点读物。比如,上海市要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研究》等理论书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山东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向全省新闻战线推荐的学习书目中,既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理论知识、,也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经典读物;中新社在组织对推荐书目的学习中,重点帮助年轻采编人员系统、简明和准确地掌握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管理等新闻学知识;。此外,一些媒体还自编学习培训材料,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整理汇编《虚假失实报道典型案例》等教材,《中国食品报》编写专项教育活动问答材料,将教育内容与新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严查制度漏洞 采编流程得到规范
认真查找本单位防范和抵制虚假报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执行,堵塞造成虚假失实报道的各种漏洞。
虚假新闻往往是由于思想认识不高、采访作风不踏实、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的。比如,去年12月,《新民晚报》的编辑在图片报道中错把“蟹王”当“蟹后”,报社热线电话一夜间接到442个纠错电话后,总编辑亲自撰写《1只大闸蟹跟442只电话》一文在该报头版署名发表,向读者承认“这么明显的差错‘雌雄不辨,图文不配’,竟没有发现。除了说明我们工作不够认真、流程不够清晰、管理不够严格之外,没有其他理由可说。”
为设立防范虚假新闻的有效屏障,在专项教育活动中,各地各新闻单位认真查找本单位防范和抵制虚假报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执行,堵塞造成虚假失实报道的各种漏洞,初步取得了制度性成果。
首先,完善采编流程管理制度,形成严密的防范体系。比如,,完善稿件审签制、稿件分级审核制、编辑责任制、总编辑终审制,建立虚假新闻报道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自由撰稿人来稿、“新闻线人”报料等相关管理规定;《北京日报》进一步加强稿件两级送审制度和填写稿签制度,在核实新闻事实、转述其他媒体采访内容、严禁摄影记者摆拍和图片合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重新通过新版ISO质量认证体系审核,按照体系认证要求,每天派中心领导参与早新闻监制,每天有值班领导负责全天节目,各节目的“三审”都要求在编稿系统或纸面上留下印记;《武汉晚报》建立了一篇稿件从记者自检到总质检最后审校的8级检校刚性审编流程,漏掉任何一道程序稿件都无法见报;《华西都市报》新制定《关于记者采写稿件必须标注信息源的规定》、《采编流程发稿规定》,要求记者必须在稿件中标注被采访者的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同时加强对重大稿件、敏感稿件、,强化编辑把关作用和总编辑审稿制度;《海峡都市报》从1月10日起实行集体夜班制度,所有编委20:00~22:00均需到岗,共同对稿件和版面的质量进行把关。据了解,该制度实行以来,《海峡都市报》的报纸质量明显提升,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投诉电话明显减少。
最新资讯
-
08-12 1
-
08-20 0
-
08-30 0
-
08-27 0
-
08-12 1
-
09-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