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迎来挑战 新闻发言人夹缝中生存

发布时间:2019-08-27 03:14:15


  当动车追尾撞上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生态的脱节,王勇平被卡在了夹缝中。“你想我说什么,我又能说什么?”以这句话作为终局,这个结尾无疑是开放式的。远赴波兰的王勇平,没能说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个性成败

  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个组织的人,包括话语在内都不适宜倾注太多个性色彩。但在目前呆板的官腔中,朴实而略带个性的语言风格会给新闻发言人所代表的部门形象加分。但这种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记者和公众的诉求和接受习惯。

  “脱口而出”犯低级错误

  7月24日夜,“7·23”动车事故首场新闻发布会在温州水心宾馆举行,当王勇平走进电视画面的那一刻,千里之外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愣了一下。

  “在班里多次强调要穿正装,他怎么穿着T恤衫就上去了?”电视机前的史安斌隐隐觉得要出问题。

  王勇平是首期中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学生,史安斌则是主讲教师。

  开场白作为新闻发布会的开端非常重要。史安斌在课堂上设计过一个案例,政府发言人做了一个有关出台《网络隐私保护法案》的新闻发布提纲。初稿开头为: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网络隐私安全保护法案》的一些情况。史安斌认为这样的开头过于直白,不能引起听众注意力。他建议改为:大家在上网购物时一定担心过自己的信用卡会不会被盗用,这才有了现在这个《网络隐私保护法案》。这样能从听众亲身体验入手,唤起注意。

  电视上的王勇平显然顾不上这些了,他问记者:“你们让我站着说呢?还是坐着说呢?”

  “这样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接受‘审判’的地位,不利于心理上的调节。”史安斌评述说。

  当年他主讲新闻发言人的传播策略和语言艺术,给学员们提出了一条硬性规定:在新闻发言人上场之前,必须要知道,今天他要回答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充分了解情况,占有足够的信息。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看到王勇平发“奇迹”和“信不信”两大雷人语,史安斌摇摇头,知道这个学生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些话显然是在没有充足准备之下的“脱口而出”。获救的小女孩和掩埋车头肯定是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焦点,但王勇平对此掌握的信息“还不如记者多”。在史安斌看来,电视里的王勇平“犯的绝对是低级错误。”

  当年,培训班学员们曾被模拟新闻发布会搞得很紧张。有人模仿问题犀利的记者追问不休。但史安斌安慰学生们:“国内的记者一般不会连续追问发言人,也不会诘问或逼问。”

  但在动车上40条生命骤然消逝之后,记者的一连串提问让王勇平乱了方寸。

  “黄埔一期”中,不打官腔的学员受到了公众欢迎。史安斌一直坚持认为,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个组织的人,包括话语在内都不适宜倾注太多个性色彩。但同时他指出,在目前呆板的官腔中,朴实而略带个性的语言风格会给发言人所代表的部门形象加分。但这种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记者和公众的诉求和接受习惯,从而形成社会共识。而王勇平却因为表述问题加剧了官民对立。

  制度之重

  对内,官员出身的新闻发言人面对行政领导;对外,他们面对媒体及其背后的公众。说什么,怎么说,束缚于领导给出的口径。两方面出现矛盾时,新闻发言人只是领导身边的一个“伴唱”。

  发言人易成领导“伴唱”

  在史安斌看来,那场“奇怪”的发布会和王勇平的离任,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遭遇瓶颈的一个典型缩影。

  早在8年前,史安斌就预示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2003年过后,国内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开始进行设计。在参加制度讨论之际,史安斌提出,应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新闻发言人不该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专业职务。他既非一个什么级别的官阶,也不挂靠哪个部门,而应独立出来成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类似部长办公室之类的单位。这个机构由团队组成,搜集舆情,整合本单位信息。

  史安斌特别强调,新闻发言人不能从现任领导中选拔,而应面向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员进行招聘。

  当时有人提出,一个没有官阶的陌生人,进入单位内部,怎么了解信息?史安斌建议,像白宫新闻发言人一样,由权威领导进行授权,发言人可以列席所有重要会议。

  但讨论的结果,史安斌的制度设计以四字评语终结:“淮橘为枳”。

  王勇平的离任让史安斌“痛心不已”,并由此呼吁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拐点:专业化新闻发言人的到来。

  现实是,许多身为新闻发言人的学员向史安斌抱怨:受制于官阶,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单位重大会议,掌握不了核心信息,跟媒体相比甚至成为信息弱势群体。

  忙于主业公务,他们无暇顾及媒体素养和传播素养的提高。

  对内,作为官员的新闻发言人面对行政领导;对外,他们面对媒体及其背后的公众。说什么,怎么说,束缚于领导给出的口径。两方有矛盾时,新闻发言人只是领导身边的一个“伴唱”。

  7月24日夜,当王勇平独自走到台前之际,史安斌感到奇怪。按惯例,中国式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主角还是参会的部门主管领导。西方的新闻发言人会一个人上场,但背后有强大的团队配合。在他看来,这场发布会是西方的形式,却是王勇平的“独角戏”。

  百般思索,史安斌觉得低级错误的根源,出在制度本身。新闻发言人职业化主要有几大好处: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承担新闻发言人一职除了更专业,还可以节省培训成本。史安斌指出,事实上由于现在的新闻发言人都是兼职,随着仕途升迁,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流动过快。所以刚培训完一批学员,很快又要换人。

  同时新闻发言人背后的团队能够给予新闻发言人足够的信息支撑,最终给公众更翔实的信息。“最重要的,可以避免新闻发言人官僚化。”史安斌说。

  众声喧哗

  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他们的公共意识空前提高,对新闻发言人有了更严苛的要求。

  微博时代的空前挑战

  2004年的一天,。突然推门进来三位记者,一个扛机器,一个打灯光,还有一个手持麦克风。他们径直冲向王旭明,一边自我介绍说是央视的记者,一边把话筒送到他的面前进行采访。。,发现有几十名大学生在静坐,反映学校食堂伙食费上涨,伙食质量下降的问题。。,对此如何看待?”王旭明脑子一片空白,慌慌张张地站起来用手遮挡镜头,一边语无伦次地说:“你们不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