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类杂志有理由国际化

发布时间:2020-10-02 03:35:15


法文杂志《中国》主编玛德莱娜·芭比艾1月19日来华,、。在采访间隙,玛德莱娜·芭比艾也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杂志的相关情况。

:《中国》杂志在法国的市场影响力如何?读者反响如何?

玛德莱娜·芭比艾:法国读者认为,《中国》杂志是一扇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窗户。法国人都知道,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现在的中国人和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不一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在所有媒体上都能看到有关中国的报道,这使法国人得以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现在,一部分法国人真心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愿望,而且对中国感兴趣的法国人越来越多。通过《中国》杂志,更多法国人知道了今天中国的真实发展情况。

:《中国》杂志已创刊3年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玛德莱娜·芭比艾:我们首先构建起了信息网络,然后确定了工作方法,尽可能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行为,去弄清他们如何看世界、如何看自己、如何看未来。要想了解一群人,就必须观察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说话,还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的信息提供者包括记者(主要是拉加代尔活力媒体集团内部各刊驻华记者)、历史学家、中国文化专家等。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寻找新的专家,读者的反应证明了我们的路子是对的。

:有人提出,互联网时代信息丰富便捷,在国外通过杂志、报纸等纸质媒体了解信息的需求已经弱化,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杂志怎样选择其内容和运营方式?

玛德莱娜·芭比艾:互联网冲击纸媒这一现象是全球化的。《中国》杂志是一本季刊,我们的职责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读者会一遍遍地研读文章,图片也扮演着展示真实信息的重要角色。目前,这些都是纸媒的优势所在。《中国》杂志就特别强调信息、分析以及图片插图的深度处理。但我们不能一直将纸媒和网络媒体区分开,后者的时效性更强,方便与读者互动,且可以在信息一出现就获得多角度的评论。

:在与国外传媒集团合作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和感悟?中国期刊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国外主流市场?

玛德莱娜·芭比艾: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很快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杂志正好与其相反,主要是“本地化产品”。如果一本杂志存在的意义具有普遍性,它就可以征服大片国外市场。因此,女性杂志很容易国际化,因为女性的需求是全球化的,如由内而外变得更美、在社会上找到认同感并且得到关爱等。专题杂志遵循同样的规则,读者对某一领域感兴趣,比如心理、汽车、科学等类别杂志,不同地区的读者基本上有相同的期待。新闻类杂志国际化则会比较困难,因为它们的使命各有不同——为特定人群带来杂志的世界观。除一些特例外,这类杂志的读者非常忠实,但这类杂志很难出口移植。这样看来,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中国文化重要性这一领域,中国的专题类杂志没理由不能走向世界,或是在国外主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