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类周报如何做好时政报道
发布时间:2019-08-30 06:58:15
对农村类周报而言,时政新闻不是做或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当大多数人知道最近发生的天下大事时,农村类周报再报道价值何在?当前,缺乏时效性已成为农村类周报发展的短板。
与网络的快捷相比,所有的纸媒都要逊色,更不要说周报。因缺乏时效性,农村类周报在做时政新闻时有劲使不出,要么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自甘沉默;要么无计可施,没有用武之地,一身拳脚施展不开。周报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报道新闻?这就需要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以深度对速度,靠策划赢得读者。“慢”有时也是优势,它让记者有时间把新闻做深做透,展示事件全貌,满足读者深度阅读需求。
对于农村类周报,笔者认为,目前很多周报跟在日报后面亦步亦趋,于是,周报刊发的新闻与日报大同小异,既没有新闻价值,也没有深度解读,送给读者的是别人咀嚼过的“残羹剩饭”,了无新意。同时,缺少特色,少有叫得响的品牌。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类周报的时政新闻难以从程式化的报道中跳出来,领导讲话加与会者名单就构成一篇时政新闻稿件,而那些最有价值的新闻往往被淹没在会议报道之中,致使稿件生硬,面孔呆板,让读者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扭转这一局面,农村类周报应在新闻价值上做文章,把“含金量”高的新闻点突出处理,而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角度一变天地新。在独家新闻几成绝响的今天,独特角度是农村类周报的追求,也是农村类周报做好时政新闻的应对之策。要跳出会议报会议。比如两会召开期间,农民最关注的议题是什么?他们最想知道却从电视或网络得不到的内容是什么?这才是农村类周报应该告诉读者的。
因为出版周期长,周报恰恰能有时间透过理性地分析,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展示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深层次开发利用新闻信息资源,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厚度。
日报或网络只是周报挖掘新闻的资源地,只是获得新闻线索和话题的渠道。在写作过程中,要追求独特的内容素材和叙事视角,可以借鉴“华尔街日报模式”,从一个故事切入,通过小故事来引出大主题,使文章的可读性、现实感和深度感更强。要把政府文件与其他信息综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会联想、学会求证,这样才会做出好的报道。
同时,策划也是维系农村类周报生命线的核心手段。由于许多时政新闻是可预知的,因此可以围绕时间节点进行策划。在一个时期内,围绕党委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做阶段性策划,为编辑、记者提供阶段性的报道要点和重要选题。另外,对1年中的重大时政活动打出提前量,实行新闻预案制,做出比较详细的新闻策划方案,并及时确定新闻报道的时机、形式和方法,做到定题、定人、定交稿时间也十分必要。
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为例,《山西农民报》没有满足于报道老百姓从日报和网络媒体已知的新闻,如火炬路线图、火炬到达时的欢迎场面等,而是精心策划了农民火炬手特刊,用8个整版告诉读者幕后的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山西农民的新形象、新风采,收到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最新资讯
-
03-05 1
-
07-30 0
-
08-18 2
-
08-31 0
-
08-06 0
-
08-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