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引导力源自何方?
发布时间:2019-08-31 03:50:15
□本报记者 晋雅芬
中国新闻奖高端研讨会 编者按 新闻作品的引导力从何而来?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奖?调查报告应该如何规避风险?评论怎样写才能精彩可读?12月20日~22日,在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闻奖高端研讨会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新闻从业者代表以及高校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在互动和研讨中取得共识。本期《传媒周刊》用两个版的篇幅,从新闻作品的引导力、好记者的培养、好新闻的采写等角度,对与会代表的精彩观点进行梳理,并与大家分享。
作品引导力是新闻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新闻作品既不是文件,亦不是命令,在新兴媒体的围追堵截中,传统新闻媒体如何才能够突出重围、重塑优势,,是如今新闻媒体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
在12月20日~22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闻奖高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从业者代表以及高校专家学者,从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篇篇新闻作品说开去,围绕如何提升新闻作品的引导力等话题展开热议。
没有公信力 老百姓“老不信”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已经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在一系列热点事件报道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为何老不信?这值得我们反思。”在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吴湘韩看来,一些歌功颂德的报道有浮夸,一些地方领导对事件真相总是遮遮掩掩,不准媒体报道。久而久之,百姓就不相信媒体了。“今年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之后,中国谣‘盐’四起,开始那几天无论媒体怎么辟谣,老百姓就是不相信,连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去抢盐。”
“新闻不真实,老百姓不相信,何谈新闻作品的引导力?”吴湘韩坦言,在媒体特别是党报与部分百姓之间有一堵“信任墙”的情况下,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是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的基础。“对于热点事件,我们不应慨叹‘为什么谣言跑得那么快’,而应反思‘为什么真相总迟到’,不应责怪‘不明真相’的人,而应想办法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以便公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多方采访,小心求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这就是‘掘真相’。只有说出实情,读者才会心服口服,媒体才有公信力,新闻作品才有引导力。”
谈到公信力,中国经济网副总编辑张益勇认为,新闻作品首先需要有基本的公信力,没有公信力的作品很难有引导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教研部主任杨保军也表示,新闻媒体必须把握好引导力和公信力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是新闻作品引导力的前提,而新闻作品的引导力是塑造媒介公信力的手段。
然而,现实情况中一些政府部门遇事先“捂”的做法往往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设带来阻碍。在经历“5·11”锡林郭勒盟事件之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殿辉对吴湘韩提到的公开、透明、快速地报道事件真相这一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媒体采访团到锡盟客观准确报道真相,公开透明快速地报道政府处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国内媒体真实报道后,不利于党委政府形象、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声音逐步减弱直至最后消失,。通过这件事的前后处理,我们应该看到,进入网络时代后,新闻报道已经不是媒体的特权,实际上现在是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时代,是发言渠道非常通畅的时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公开面对、客观报道,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想捂着盖着,越容易出大问题。”赵殿辉说道。杨保军对此评价说,引导力就像空气,呼吸它的人是人民大众,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的需要,也要创造需要,这就需要自由宽松的天地。
未到现场 算不上好作品
杨保军认为,新闻作品的引导力直接表现为作品的吸引力。对此,安徽广播电视台采编中心副主任韩锦从广播的角度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认为“一个具有引导力的广播新闻作品,首先应该是吸引人的、让人一听就想继续听下去的,可想而知,如果听众一听到就想换台的节目是无法达到引导作用的”。
而要成为有吸引力的新闻作品,杨保军认为必须具有内容真实可信、形式亲和接近、语言朴素有味的基本内涵。要做到这3点,在现场就显得极为重要。赵殿辉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认为“新闻作品的引导力来源于新闻现场。比如,王家岭矿难营救的直播、玉树地震救援的报道,这些真实的报道用新闻的细节、记者的感情唤起了受众的共鸣,以它的真实和感染力引导着受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更直言,“凡是未到现场的新闻都不能算是好新闻”。
声音是广播传播唯一的手段,通常被认为是广播的劣势。但韩锦认为,只要身处新闻现场,以“声音为血、细节为肉”,把握好声音的细节,处理好新闻性与听觉效果的关系,声音同样可以转变成广播的优势。“从事广播记者的工作越久,就越觉得对声音、音效、音响运用的重要性,越是简单的事物,如果做到极致,就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将声音的运用渗透到每一次的采访中并最终融入到记者的血液里,对于提升广播新闻作品的引导力极为重要。”
不讲真善美 谈不上引导力
一般的新闻有5个要素,但陆地认为,对于好新闻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不具备“真善美”这3个要素的新闻也不能算是好新闻。
陆地分析说,好新闻必须体现出“真”,主要是真实和真诚,没有真诚,作品就不能感动别人,所谓的引导力也就无从谈起;好新闻必须体现出“善”,主要是善意和善果,新闻作品必须是建设性的,是惩恶扬善的;好新闻必须体现出“美”,包括形式的和内在的美,内在的逻辑也应该是美的。总而言之,就是赏心、悦目、顺耳。故事是一个好新闻的骨架,意义是好新闻的灵魂,逻辑是好新闻的观点,细节是好新闻的肌肉。
《楚天都市报》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系列报道以及前些天媒体关于广州两岁小女孩遭受生父和生父女友摧残的报道,都让赵殿辉印象深刻。“引导力来源于道德。”赵殿辉坦言,这样的报道让我们非常感动,而且它在报道之后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这些作品的引导力从哪里来,它唤醒了受众的道德良知,这种良知感化了我们,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共鸣,那么,由此形成的引导力甚至能够左右社会的管理、法律的导向。”
最新资讯
-
08-30 0
-
08-24 2
-
03-01 0
-
08-31 0
-
08-19 1
-
02-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