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27 23:58:15


  为准确反映我国企业运用专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年度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记录,对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开展了专项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42.937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专利的有2.5375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同比增长41.9%;获得专利授权的有1.8951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同比增长了42.7%。研究表明,申请了专利的企业,呈现出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额扩大等特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9378万家,同比增长0.7%。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35.5011万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3865万家,外商投资企业4.0502万家,分别占82.7%、7.9%和9.4%。内资企业中属国有企业的有8860家,占2.1%。从地区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企业数排名前四位。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3.6387万家,占8.5%,同比增长32.7%;共有R&D人员191.4万人,同步增长25.8%,R&D经费支出3775.7亿元,同比增长22.8%,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7%;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482亿元,同比增长21.8%,新产品销售收入6.58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情况

  (一)5.9%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专利的企业有2.5375万家,同比增长4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

  从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4个行业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数最多,共有1.1337万家,占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7%,而4行业本身企业数只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2.4%,这充分表明4行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活动比较活跃。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分别为20.7%和2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紧随其后,分别为17.0%、16.4%、13.9%和12.2%,这表明上述行业企业的专利意识相对较高。

  分地区看,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5省市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数最多,共有1.5394万家,占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排名前四位的省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和贵州,依次分别为13.6%、10.9%、8.3%和7.2%。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专利权的比重为4.4%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年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有1.8951万家,同比增长42.7%,占4.4%。

  从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数最多,四大类行业共有8956家,占获得专利权企业总数的47.3%,高于4行业提交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44.7%,一定程度上说明4行业企业申请的专利质量相对较高。各行业获得专利权企业所占比重情况与申请情况接近,比重最高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达17.6%,其次是烟草制品业,达15.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1.2%,医药制造业为1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9.8%。

  从地区看,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数最多,共计1.1729万家,占获得专利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1.9%,与申请专利的企业数情况基本一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所占比重排名前二位的地区是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0.6%和9.1%,接下来是天津6.4%、广东5.5%、贵州5.5%和江苏5.2%。

  (三)拥有有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7.2%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0903万家拥有有效专利,占7.2%。

  从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数最多,四大类行业共有1.39万家,占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总数的45%。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达26.8%,其次是医药制造业22.7%,烟草制品业21.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2%,专用设备制造业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2%。

  从地区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数最多,共计1.8773万家,占拥有有效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7%,与申请专利企业数的比例相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所占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为18.5%、15.9%和12.1%,其次是广东和西藏,均为9.2%。

  有专利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一)有专利申请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概况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4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新产品销售收入6.58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新产品出口额1.1573万亿元,同比降低18.1%;利润总额3.4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总产值54.798万亿元,同比增长5.9%。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1533万元,新产品出口额270万元,利润总额800万元,工业总产值1.2762亿元。

  从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2009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占总量的25.4%;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9922万亿元,同比增长36.6%,占60.6%;实现新产品出口额6682亿元,同比降低5.7%,占57.7%;实现利润总额9308亿元,同比增长17.5%,占27.1%;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5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占24.4%。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64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1.5733亿元,新产品出口额2633万元,利润总额3668万元,工业总产值5.2634亿元,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的4.3倍、10.3倍、9.8倍、4.6倍和4.1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的单位数,不到1/4的产值,贡献了超过3/5的新产品销售收入。

  (二)不同控股类型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2009年,从国有、集体、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其他六类控股类型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看,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最高,平均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49亿元、7.346亿元、1.4652亿元和23.244亿元,均为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5493万元的新产品出口额也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综合分析其他几种控股类型,集体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也在平均水平之上,接下来分别是港澳台商控股、其他控股和私人控股,效益最少的私人控股企业的上述指标均在平均水平的40%左右。

  从产值利润率进一步分析,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6.3%,其中有专利申请的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达到7.0%,无专利申请的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6.0%。从控股类型看,集体控股企业产值利润率达10%,其他控股企业8.6%,港澳台商控股7.7%,私人控股7.1%,外商控股6.5%,而国有控股企业最低,只有6.3%。

  (三)部分行业申请专利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从2009年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选取10个行业大类研究其经济效益状况发现,这10个行业的企业数之和占到全部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1%,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合计分别占65.4%、83.2%、84.3%、61.9%和67.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最高的均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为1.8454万亿元、1.1129万亿元、1302亿元和1.7882万亿元,新产品出口额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3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的基本特点

  (一)企业专利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申请了专利的工业企业数以较大幅度攀升。2009年有5.9%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而在2008年这个比例只有4.2%。从大中型工业企业来看,在2009年全国的4.0792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为8257家,占20.2%;而2008年和2007年,这个数字分别为6333家和4688家,比例分别仅有15.7%和12.9%。短短两年间,在当年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增长了76.1%。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自身利益。

  (二)专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专利申请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更好于没有专利申请的企业,这充分表明了专利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作为创新行为的重要体现方式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专利对于企业的增产增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利分布不均衡未得到显著改善

  一是不同工业行业之间专利分布差距加大。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大类专利申请总量均超过1万件,且发明专利申请量都超过4000件;而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22个行业大类发明专利申请量不足3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的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个行业大类;食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25个行业大类发明专利授权量不足100件。

  二是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没有明显改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省市区工业企业专利活动和效益呈现不均衡的状况。东部五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仍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专利活动。

  (四)新进入有专利申请行列的企业基础尚显薄弱

  随着有专利活动工业企业数的增加,这部分企业尽管在整个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但是平均到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与去年相比却有所下降,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只有去年的86.9%、96.2%、66.5%、82.8%和85.7%;有专利申请和无专利申请企业的平均产值利润率差距从7.2%对5.6%缩小为7.0%对6.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加入企业在专利活动的层次、经济活动的质量、专利成果的转化乃至企业的实力与规模上与原有企业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五)金融危机对企业专利活动和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过去两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被控制在了一个较低的程度,但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和经济效益的一些数据来看,这场风暴仍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新产品出口指标。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额同比降低18.1%,然而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额同比仅降低了5.7%。可见,有专利申请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六)企业专利活动仍不够普遍,产业结构层次仍不高

  一是开展了研发活动的企业有1/3未申请专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9年开展研发活动的超过3.6万家,但申请专利的仅为2.5万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的不到1.3万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中仍然有1/3没有申请专利,大约2/3没有申请发明专利。

  二是国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不足。2009年获得发明专利权数量超过50件的企业为22家,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的企业仅有29家,而且有接近一半为港澳台商和外商控股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优势企业仍然偏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扮演着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装配工厂角色。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专利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专利活动在规模上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的提高。然而我国专利活动本身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经济政策的专利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以获得发明专利为主要目标,将专利指标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优化贸易结构;二是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三是继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更好地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避免无形资产流失,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专利权的主导作用,同时赋予政府有关部门查处专利侵权的职责和相应的执法手段,加强专利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 刘磊 孙贤溥 王晓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