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主知识产权低碳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30 07:46:15
一年一度的气候大会总是牵动世界的神经。这一次,吸引全球目光的是南非城市德班。11月28日,。此次气候大会,事关《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能否实现,也事关气候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这其中,势必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议题。
面对云谲波诡的气候大战, 中国一方面本着相关协议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另一方面也向世界显现出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无论是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义务和责任,还是出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中国都会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
激烈博弈
“相比其他一些议题,围绕技术转让的谈判较为顺利。截至第一周,大会已经形成了关于技术转让的4页决议草案。”身在德班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第一时间传回了会议的进展情况。
据李雁透露,按照2010年坎昆会议的决定,本次大会设立了由一个技术执行委员会(TEC)和一个气候技术中心和网络(CTCN)两部分组成的技术机制,以促进对环境友好的、能够有效帮助适应和减排的技术研究、开发、转让、扩散。
这些成果的取得,让各国在暗淡的谈判前景下,看到了一些曙光。然而,知识产权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发展中国家视其为技术转让的壁垒,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它是对创新的激励以及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历届气候大会“绕不过”却又“突不破”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大会明确勾画了指导未来谈判的“巴厘路线图”。路线图要求,要对低碳技术的创造和加快现有技术扩散到发展中国家提供奖励,并就是否设立一个新的技术机构或基金,以及如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在会议的最后文件中明确阐述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存在巨大利益分歧,知识产权并没有被明确列入会议最后达成的《哥本哈根决议》中。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知识产权因素是导致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定成立“技术机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消极态度,此次气候大会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未能出现实质性进展。
如今,在德班气候大会上,技术转让机制如何具有可操作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拱手让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各方仍面临着激烈的博弈。
最新资讯
-
08-17 1
-
05-06 1
-
08-24 1
-
01-14 1
-
03-24 1
-
08-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