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专利侵权案透视-拓普:创新猛虎不敌侵权群狼

发布时间:2019-12-09 23:20:15


  日前,发明专利被侵权案作出判决:三家侵权企业和个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侵权的北京泰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赔偿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经济损失2980万元。据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通报,这是迄今国内最大的一起专利侵权赔偿案。  至此,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对侵权者历时两年的追诉,算是在法律上“有了个说法”。但是,这家先后获得世界尤里卡发明金奖、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企业,几年来的市场遭遇却令人深思。   重大发明遭遇群体性侵权   据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介绍,自从1992年郑红专、赵林珍夫妇在国内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GK轧机后,在板、带钢轧制领域,我国第一次站在了世界先进钢带产品加工生产的前列,改变了钢带精密加工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从根本上解决了轧机轧制时轧辊带来的挠曲变形的世界性难题。其主导产品XGK-LD型系列轧机,在62个国家和地区申报25项发明专利,目前已取得17项授权,八项正在审理中。  1995年创办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资产总值达12亿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公司起步以来,我国关于“冷轧技术”、“大型轧钢装备”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几乎全部由拓普承担,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第六代技术的研究,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已超过八亿元。  拓普的系列研发对国内钢铁企业轧钢设备进口替代有着重大意义。进口一台同类轧机需两亿至三亿元,而郑红专夫妇发明的XGK专利轧机只需6000万元左右,而且在技术和性能方面领先,拓普公司在国内先后建成投产了八条专利轧机生产线,并在国内传统轧机应用领域掀起了一场更新换代的潮流。  但原创发明的高额利润,却使得郑红专夫妇的专利轧机迅速成为被侵权的目标。2001年以来,仿制拓普公司的轧机生产先后在广东、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出现,专利拥有人却从未对这些企业授权进行生产。据专家介绍,如果没有经过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企业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具备这样的生产技术。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知的涉嫌侵权生产企业已有10多家,加上合作涉嫌侵权轧机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  据拓普公司总经理赵林珍介绍,一台轧机的制造成本只有1000多万元,但公司因为前期投入了巨额研发成本,目前光每年的专利维护、申请等费用就高达4000万元,合到每台轧机的成本达到4800多万元。但同类的侵权产品市场上却只卖3000万至4000万元,不但造成了侵权企业利润远高于创新企业收益的现象,还给拓普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   面对“侵权联盟”的无奈   持续不断的侵权纷扰,让轧钢专业硕士出身、,我国第一批MBA赵林珍——这两位致力于“中国轧机的发明与制造”的专家伤心不已。赵林珍说:“这几年我很泄气、很苦恼,现在拓普公司面对的是10多家企业的侵权联盟。”  赵林珍介绍说,巨额的侵权收益已经使得部分侵权企业结成了侵权联盟。一方面在市场上对拓普公司进行围堵,另一方面四处宣扬,认为郑红专夫妇的发明是以落后的公知技术阻碍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等。一些被诉侵权的企业和单位,甚至以“公知技术不能成为专利”为由,向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的请求。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认为,如果是“公知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岂能轻易授权?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钢铁大国怎么会给予这项发明以专利保护?拓普公司发明专利纠纷案已经被列入河南省2004年十大专利侵权案件,引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领导的重视,,。  目前,拓普公司还有一起专利纠纷案正在审理中。记者了解到,,打起了异地诉讼官司,,,。  总经理赵林珍介绍,在诉讼刚开始时,其它一些侵权企业都在观望,当时全国侵权轧机的数量只有八台;但官司一输一拖后,近三年时间里侵权轧机迅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类同性、大规模、群体性侵权的势头越来越猛,2002年至今,仅天津冶金规划设计院和北京泰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两家,就已经制造销售了侵权轧机近60台。而目前国内侵权轧机的产量,每年以20多台的速度增长,过去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动辄需要数亿美元进口的轧机,现在却变得像“面条机”一样四处简单制造。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曾在郑州指出,国内一些地区经常出现跨省大范围的群体侵权的恶性侵权现象,而专利权人如果仅仅起诉其中一两家,则不能有效制止侵权;如果一一起诉,则不堪诉累,往往使专利权人陷于无奈。而专利法对上述侵犯公共利益的恶性侵权行为没有赋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主动查处的职权,客观上放纵了恶性侵权行为。在专利法尚未修改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优势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建立异地受理、调查的手段和方式,及以案件移交、集中办案等联合执法的法律制度,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技术机密外泄为何防不胜防 ,仍不断研发,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专利轧机的技术优势。为了防止技术泄密,拓普公司和每一位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但仍然频频出现核心技术人员被“挖”走,技术泄密的情况。  2001年在公司研发到第三代技术时,公司某副总经理兼技术部经理携图纸等核心资料出走;2003年9月,公司第五代技术成熟,技术部经理和两个核心技术人员又分别被一次性100万元和50万元的高薪挖走;今年春节,公司第六代技术基本成熟时,生产技术部经理又被挖走。尽管郑州市公安部门已经对此立案,但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一些政府官员和业内专家对此现象分析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拓普公司的技术先进,使竞争对手紧盯;另一方面反映出拓普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仍不完善;企业迅速做大后,家族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仍不相适应。此外,也暴露出了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专利案件、商业机密犯罪等案件的调查和审理中,相关部门专业水准仍有待提升的共性问题。   创新保护不利易造成核心技术外流   今年初,赵林珍夫妇作出了去海外发展的决定。目前拓普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正在前期准备中。远赴海外发展,一方面是这家公司国际化拓展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不无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原因。  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了解到,这项发明多年来在立项、资金等方面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累计金额近五亿元。但漫长无果的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恶意侵权行为,甚至出现了核心技术流失海外的危险。国外一家设备制造商曾与拓普公司接触,寻求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被拓普拒绝后,转而与一家侵权企业合作,在国内成立公司大规模制造销售。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认为,这项发明在船舶、汽车、军工等领域的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钢铁材料消费大国而言,这项发明的应用将会使轧钢业成为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这么一项世界性的原创发明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外流,将会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