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砸的宝贝凭啥向你交钱 中国方法突破专利重围
发布时间:2019-08-05 05:15:15
2003年3月14日,我国8家主要铜加工企业同时收到一份来自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的传真:“你公司侵犯了我们的知识产权,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赔偿铜加工每吨200美元的专利费……” 奥托昆普是世界第二大铜生产加工企业。在中国不仅靠转让专利技术,而且从限制实施其专利设备中获取巨额利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88年,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等多个国家申报了一种“冷加工”专利,与目前我国铜加工企业使用的某些方法有相似性。 “当时我们分析,它告我们有两个目的”,中国有色加工协会技术服务部主任王碧文说:“一是想要笔钱;二是限制我国铜加工企业的发展。一旦其专利策略得逞,我们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个企业的损失。” 我国目前加工铜管使用量在50万吨以上,出口超过10万吨,主要用于发展迅猛的空调制造。江苏兴荣公司总工程师田福生认为,“如果每吨铜加工交出200美元专利使用费,不仅铜加工企业无法生存,每台空调的成本将随之上涨。” 显然,跨国公司选择此时出招,出于对铜加工行业国际市场的老谋深算。2003年,兴荣公司已经为国内外装备了十余条铜管生产线并配套了专利生产方法,每条生产线可满足年产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从这年一季度开始,铜管从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大大降低了成本。 1993年—2003年的10年间,内螺纹铜管的加工费,每吨从4.8万元下降到8000元。然而,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铜管售价,比美国本土每吨要便宜1000多元。如果此时跨国公司的“专利攻势”取胜,中国铜加工行业10年的业绩将付之东流,连给外国人打工的钱都挣不回来。 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铁证 兴荣公司在10年间对铜管的连铸连轧工艺及全套生产线设备进行全面研发,陆续取得1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 时任兴荣公司的董事长肖克建,是一位海外归国创业的技术专家。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自己和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来的两位专家,10年间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宝贝”,难道会被一个跨国公司在1988年申请的专利给憋死不成? 肖克建说:“没有退路。我们只有全心去打赢这场国际官司。” 他们集中所有力量,动用了国内外能找到的所有技术关系,共同分析双方“专利”的区别,希望从中找到足够的证据。 2003年的一个冬日,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的地下室资料区,公司总经理祁威从小山堆似的资料旁,发现一位年近70岁的熟悉面孔———公司顾问刘怀文院长,也在为同一个数据在此间与他不期而遇。 他们像破案的公安人员一样,仔细寻找,不放过一个细节和蛛丝马迹。铁证还是摆在了他们面前:兴荣公司的专利,明确轧制温度为701℃—850℃,而跨国公司的专利仅为250℃—700℃,按照他们的办法,根本做不出中国的铜管。 兴荣公司立即用22项专利组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回击跨国企业的“专利伏击”。 四大理由驳斥跨国公司 在中国有色加工协会的支持下,江苏兴荣公司带领国内6家铜加工企业,针对跨国公司的诉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对其“专利”宣布无效的请求。其理由有四:一是该跨国公司提出的“专利”应属“科学发现”范畴,不属于专利法保护对象;二是该专利技术中的“PSW轧机”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德国被应用于轧制钢材和钢管,在中国,“PSW轧机”是本领域公知的一种常用轧机;三是该原理早被各国刊物予以公开;四是检索发现,。 中方铜加工企业在应诉书中严肃指出,“如果一个不应授予专利的技术方案通过合法的程序获得了专利,并且被专利权人作为限制其他人的工具,这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同样,也不符合《专利法》的立法本意。” 2004年2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这家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无效。其后,,,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结果。迄今为止,该跨国公司再没有进行上诉。 中国有色加工协会认为,跨国公司的真实意图,是排挤中方铜管企业,试图自己垄断相关市场。 中国货出口外国货降价 10年前,中国每年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的内螺纹铜管,到1996年只进口光管。这使曾身临其境的马来西亚一家世界著名的铜管公司总裁不得不发出“中国公司有了自己的产品”的感慨。 原来,中国的兴荣公司在国内推广了自己制造的百台内螺纹成型机。到了2002年,中国连光管也不进口了,这又出自兴荣公司新推出的铜管的连铸连轧生产线并开始生产高精度铜管。 现在,马来西亚这家大型铜管公司也向兴荣公司订购连铸连轧生产线,用以改变其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于是,国际市场的行情骤变,日本、德国的同类设备价格一降再降,当初600万欧元一台的三辊行星轧机已在2004年前降为不足200万欧元。 用“中国方法”突破专利重围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两三年,发生的较大涉外争端已有20多起。像铜加工企业的结果却寥寥无几。 “这样的结果来自技术创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金其坚教授这样评价。兴荣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成套提供精密铜管连铸连轧工艺及生产设备的制造商,他们自主创新的铜管连铸连轧工艺,正是用铜管生产中的“中国方法”,才打赢了这场国际专利官司。 赢得了专利诉讼,更使他们感到创新的重要。于是,兴荣公司决定,主要股东每年不拿年终分红,将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新产品研发。目前,他们开展铜合金管和世界首创可替代纯铜管的铜铝复合管等新品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并将投入生产。 这件国际官司也引发人们对专利申请的思考。调查报告称:中国企业已处在跨国公司专利的重重包围之中。外国企业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增速迅猛,从1993年的6000项增加到2003年的4.5万项以上;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势头则从1999年4000项到2003年超过2.4万项。 这一侧面也警示着大家,国人在国门之内的专利申请上,更需要突破重围。只要我们手中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别人想钻空子也办不到。(丁洪亮 范建)
最新资讯
-
二中院受理两起三菱铅笔株式会社因其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纠纷的起诉案
10-17 0
-
08-18 1
-
08-14 0
-
08-12 1
-
08-17 0
-
09-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