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须重视知识产权制度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19 10:44:15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性内容。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首次专门就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决议。此前,,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
一个时期以来,世界大部分地区气候出现异常甚至极端变化,气象灾害范围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受灾人口之众、灾害损失之大,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并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极端天气事件日趋频繁,一半来自“天灾”,即自然现象的反常;另一半则源于“人祸”,即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大气层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从而造成地球升温、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也成为人类共同的长久大计。
在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等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也孕育着新的突破,一些现有的或者在未来几十年中有望推广使用的科技手段,将为人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奠定坚实基础。而知识产权制度是鼓励创新、促进技术传播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工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挑战,对于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服务我国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等政策和措施的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激励作用,要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指导,推动各级部门将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纳为新的工作任务内容,研究出台针对性鼓励政策或扶持政策。要注意强化知识产权在与抑制气候变化相关项目中的导向、服务和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相关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区域政策的衔接,为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支撑条件,调动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和运用的积极性。以促进能源能效提高为目标,调整提高煤耗低、效率高、高参数的大容量发电机组比重,鼓励发展大型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标准为目标,重视先进清洁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三高一低”项目的技术改造,发展实施低碳经济和技术,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法治环境,限制节能环保不达标产品进入市场。
同时要通过技术创新,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可以预料,在未来几十年内,即使最急切的减缓排放方法,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影响,因此适应气候变化便显得尤为重要。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认识气候变化规律,识别气候变化的影响,开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制定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归根到底要靠自主知识产权。要切实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立足自主创新,瞄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跨越,提高国家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等公共危机的能力。
发展服务贸易,改善产业结构,减少以碳排放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产业在总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任何政策的贯彻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加强知识产权宏观政策导向性的研究,探索相关技术推广应用中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间的平衡,引导民众树立控制能耗和污染的强烈责任意识,全民协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许多方面,知识产权工作同样存在积极作为的广阔空间。(知识产权报评论员)
最新资讯
-
08-11 2
-
08-15 0
-
02-16 1
-
05-19 0
-
05-28 1
-
08-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