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专利奖的“导向作用”和“榜样效应”
发布时间:2019-08-29 08:31:15
2009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达97.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1.5万件。本届专利奖金奖项目一共15项。不论是97.7万,还是31.5万,相对于15,都是大分母,再加上两年评选一次,可见15项专利金奖的珍贵。
在记者看来,专利金奖的可贵不仅在于其数量层面的稀少,更在于其明确的导向作用。 其一,科技成果必须知识产权化。记者在日常的采访中多次遇到——某些企业、科研院所虽然具有很强的科技实力,但技术成果并未以“专利”形式加以保护,没有纠纷则已,有了纠纷即是被人侵权无处伸张正义,或遭遇有心人捷足先登,丧失了权利机会……还有相当技术人员认为在学术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比获得一纸专利授权更凸显其学术成就。曾有一位科研人员感慨:“在有些领域,我们不是没有科研实力,但当初就是没有把这些成果变成专利,而错失了产业良机,反倒要应对别国的专利大棒。”目前,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企业制定符合自身技术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战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看看你手头瞬息万变、淘汰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价格不断跳水的电子产品吧!科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需要有效的专利策略和专利素养以及专利手段。
其二,专利产业化可带来高效益。据统计,截至项目申报时限,15项金奖项目新增销售额累计428亿元,新增利润累计166亿元;170项优秀项目新增销售额累计2640亿元,新增利润累计415亿元。专利奖的含金量正在于此。
2008年,我国专利技术交易市场一度火热,与当时新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不无关系,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标准是,“企业于申报期前三年度是否有一项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或是6件实用新型专利”。于是一些没有专利,又想跻身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们动了花钱买专利的心思以求达标。其中,有些购买的专利与本企业主业甚至没有丝毫关系。不仅是以上特殊用途的专利,还有一些技术申请了专利便画上句号,被束之高阁;另有一些企业把专利证书当奖状,当荣誉,并没有真正在产业化上下功夫……显然,这些专利并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专利奖的评选条件中,特别强调的是发明创造“已经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引导专利技术产业化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与专利金奖获奖者一起座谈的时候,一方面因专利金奖以上评奖门槛的导向性,获奖者们为自己的发明创造“经得起推敲”而骄傲,另一方面又有困惑。有的获奖者回到地方,当地政府重视专利金奖的含金量,又是数额不菲的奖金,又是高级人才待遇;而有些获奖者却说,专利金奖的证书在评职称的时候,还不如一篇学术期刊的论文“管用”。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专利奖”评选的主办方还需要进一步打造专利奖的品牌效应,二是需要对我们的“科技价值观”做出新的考量和审慎的修正,科技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应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大学术价值榜样效应的同时,别忽视了发明创造经济价值的“榜样效应”。
值得期待的是——鉴于专利奖对于我国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导向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从今年开始,评选周期由2年改为1年。
最新资讯
-
04-20 0
-
08-11 1
-
08-27 0
-
08-08 0
-
08-16 1
-
08-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