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人创业,多少靠“运气”?
发布时间:2019-08-07 14:01:15
楚天都市报讯 同样是搞发明、谋创业,有人当上了私企老总,身家过亿;也有人发明“难产”,投入万元却不见成效。据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近年来武汉专利人的发展正呈现出巨大差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如今专利人创业,多少有点靠“运气”。
一项专利,诞生亿万富翁
据统计,武汉去年个人专利申请量达到3529件,实用新型专利占到了50%。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利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不少人发家致富,但大多数创业者陷入了困顿。
1991年,高中学历的黄友阶还是武汉的一名普通装修工,因为一项专利发明,如今他已是个人资产过亿元的专利创业人。“当时,我看准城镇居民楼厨房油烟排放难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无烟灶台,赚得了第一桶金。”黄友阶说,此后他进一步研发,获得了相关专利,开了公司。如今黄友阶已是一家大型私企老总,每周他都会在企业科研实验室和科研人员交流创新点子。
同样是专利创业,汉阳长新社区下岗职工汪小江今年初发明了一种新型“全自动智能伸缩式睛雨晾晒器”,尽管他个人已经投入了万余元用于专利研发,但没有企业愿意投资,他的发明一直不能投产。
差距背后,创业机制欠缺
专利人创业为何呈现如此大的差距?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处长陈保国认为,这与目前专利人创业还未形成“链条机制”有关。尽管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创业进行产权保护援助,但缺乏有效的经济资助和技术引导。
据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规定,获个人发明专利证书的市民,可获奖励1000元。但借专利进行创业,却没有奖励。而缺乏启动资金正是专利人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技术引导方面,武汉知识产权局也进行了多方探索,但收效并不明显。上周,武汉市第54期创业培训班为60多位专利创业者推荐了创业项目,但一周后仅两人达成意向。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专利赶集会、创业培训班等活动每月举行,但经费有限,加上工作人员都身兼多职,实在抽不出精力对创业人进行技术指导。
陈保国坦陈:如今专利人创业,多少有点靠“运气”。华中科大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朱雪忠说:专利人创业需要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保障机制,目前两方面都存在缺陷。要破解这一难题,不仅要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还要完善对专利创业的扶持政策。
最新资讯
-
09-16 1
-
05-29 0
-
08-10 0
-
国务院法制办就《专利代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
08-25 1
-
08-05 0
-
08-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