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的内地省份

发布时间:2019-08-27 01:40:15


 广东:建设强省 战略统领

  从2008年至今,广东省已连续3年领跑内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围绕大局,结合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广东省加强统筹协调,开拓创新,为构建创新型广东提供了有力支撑。

  早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广东省就在《广东省专利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至2010年,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达到1250件、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件”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1400件和350件。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列为重点监测指标,把“知识产权产出指数”纳入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连续3年问鼎排行榜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全局统领。

  2010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启动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的草拟工作,以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在政府部门持续实施的重奖政策激励下,在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下,广东省的自主创新热情被完全激发出来。在近日落幕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广东省提出了到2015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00件的新目标,广东已大踏步地踏上了由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跨越的征途。

  点评: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知识产权事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广东省之所以连续多年领跑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关键在于找对了“路”。广东首先将最能反映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列为重点监测指标,直接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政绩评价挂钩,一方面,政策推动了有关部门服务于专利的创造,另一方面,发明专利的增多也反作用于政策,推动政策不断完善、合理。

  北京:改革方法 服务创新

  2010年是北京市实施首都知识产权“一二六”工程的收官之年,以这个工程为抓手,北京市逐步将知识产权工作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指导转变、由外在式向融入式转变、由一般性行政工作向专业性行政工作转变。北京市取得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成绩,得益于北京市不断改革工作方法,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融入首都经济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均呈现重点向专利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引擎”企业倾斜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的专利授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北京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明专利申请和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的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201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根据新出台的政策,北京市各行业的专利数据库和主要竞争对手专利情报数据库纷纷建立,企业开展了重点行业专利动态分析研究,行业联盟也开始尝试组建专利池,开展专利许可经营,参与专利标准化制定工作。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走高的表象,可以透视出北京市不断改革方法、服务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点评:

  在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北京妥善利用了两个资源。一个是落户于北京的大型企业、央企和科研院所,北京从专利的申请开始就有重点倾斜的资助政策,激发了高精尖的创新活力。另外一个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块“大蛋糕”,北京市通过建立竞争对手专利情报数据库等多种方法,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江苏:培养人才 促进转化

  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三甲,年均增幅接近50%,随着知识产权业务体系的不断拓展,江苏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不仅又一次“保三”成功,还体现出专利转化实施率高、转化收益好的特点。

  目前,江苏省已经确立有知识产权业务的4大计划,并先后制定实施了省市县联动的8个专项计划,涵盖区域试点示范、人才培养、专利行政执法和专利实施等多个领域。江苏省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下发了年度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和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方案,先后建成7个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同时,江苏省还全面启动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共培训知识产权工程师180余名、专利代理人80多人;开创性地与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联合举办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尝试性地开设案例教学和模拟审理庭等课程,共培训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人员100多人。此外,江苏省还在2010年进一步加强了专利申请资助、优秀专利项目与优秀发明人评选、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等8项重点业务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列入江苏省级专利技术转化实施的项目达到60个,有效促进了一批优秀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近年来,江苏省约有1800家企业建立了专利数据库,涌现出一批运用法律制度积极应对“337调查”等境外知识产权诉讼、制裁并获胜的优势企业,并出现了部分年专利申请量达500件的知识产权大户企业。

  点评:

  由于涉及专利的工作需要对专业技术领域、法律领域和经营领域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判断,人才成为专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正是认准了这一点,江苏省确立了多个在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历数江苏省企业近来屡次在涉外专利纠纷中的精彩表现可以看出,拥有发明专利固然重要,拥有优秀专利人才更为珍贵。

  上海:宏观统筹 优化环境

  据统计,2010年上海市的专利授权量达4.8215万件,比2009年增长38.1%;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867件,比2009年增长14.5%。按照常住人口2300万计算,2010年上海每百万人口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99件,超额完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颁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中所提出的“到2010年,上海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50件”的战略目标。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上海市不断加强宏观统筹,优化上海市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息息相关。2010年,上海市围绕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海外并购中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并对上海专利代理机构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去年7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有关机构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正式实施,短短4个月内,共有62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7亿元。去年,上海市财政共下拨知识产权扶持资金7700余万元用于专利申请费、授权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