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水工:专利引得活水来
发布时间:2019-08-09 14:55:15
1988年,耗资百万的江西大学生物楼建成了,正当师生们为这个省内大学最高楼欢呼雀跃时,问题出现了:楼层太高,水上不去,连厕所都冲不了。这时,学校保卫处军转干部王道光,带领总务处2名员工,在研究现有供水设备基础上,做了一个气压罐就把难题给解决了。之后,总务处创办了一家以生产和维修供水设备为主的校办工厂,由王道光来做一把手。
王道光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校办工厂改制成了南昌赣江水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赣江水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占领了江西省约80%的市县市场,远销非洲多个国家,还提交了20多件中国专利申请。
“我们是尝到了专利的甜头,也听到了专利敲响的警钟,我们能站住脚,靠的就是专利。”王道光一语道破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独门武器”。
专利呵护企业成长
赣江水工坐落在美丽的水都南昌,用王道光的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虽然只有60多名员工和2000多平方米的占地,但办公楼、研发中心、车间、产品展示厅、培训教室、员工宿舍、娱乐活动室、食堂……一应俱全。当然,还包括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20多件专利申请及近10种专利产品。
“我们的主要产品是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大。”王道光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大部分地区存在着用水高峰上不去水的现象,很多高层居民更是经常用水困难,而我国城市现行供水条例又明确规定禁止在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这就必须二次加压。“可是光有市场还不行啊,国内有几百家企业在做二次加压供水设备,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还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王道光又补充了一句。
早在1995年,赣江水工就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而专利意识的建立,则是源于一场与赣江水工无关的官司。
据王道光回忆,1994年,赣江水工来了一位懂技术的员工,没干多久,他以前的公司就跟他打官司,说他带走了前公司的专有技术。那段时间王道光整天琢磨,“我们企业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于是,他去高校向一些法律专家请教,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了“知识产权”,也从此开始了与专利的不解之缘。
从1995年至今,赣江水工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6件。“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后来慢慢发现,含有专利技术的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说到企业的专利,王道光颇感自豪。
赣江水工几乎每件产品中都含有专利,但让企业最为自豪的是无负压供水设备。1998年,赣江水工结合市场需求,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全自动管网叠压无负压给水设备、全自动管网无负压智能给水设备。
“传统的二次加压是通过水泵加压供水,这种方式投资大,耗电耗能,水质还会受到二次污染,而我们研制的2款无负压供水设备不需要建设水池和泵房,可大大降低总投资,节能高达60%至90%,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提起无负压供水设备,王道光滔滔不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赣江水工无负压供水设备中包含了10多件专利,是名副其实的专利产品,而其核心专利的专利号也被印在了设备最为醒目的地方。
“专利产品好啊,有利于企业投标竞标,市场也越做越大。前几天,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看到了这个设备,专门打电话来订购,我们报价后没砍价就买了。”王道光高兴地说。
创新推动企业腾飞
事实上,赣江水工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至2004年,赣江水工与省内一家同行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专利战。
王道光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有一个在高楼供水中解决负压的关键装置,已经取得了专利权,而对方以此装置侵犯他的专利权为由,把事情闹到了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后,认定我们不侵权。可是对方不服,起诉到了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判定赣江水工没有侵权。之后,对方上诉到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也维持了原判,我们胜诉了!”
虽然专利持久战是打赢了,但通过这件事情,王道光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寻求专利保护的信心。2004年以后,赣江水工加大了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设立专人负责企业专利管理工作;2010年,赣江水工被评选为江西省首批专利试点企业。
说到企业发展规划,王道光拿出了专利清单,“接下来企业肯定是要做大做强。你看这几件发明专利,有的适用于消防供水,有的适用于农村供水,这些都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我把它们储备起来,待时机成熟后,再大规模地转化生产。”
采访快要结束时,王道光已经开始忙着处理其他事务了。原来,再过几天,赣江水工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共同主办的供水领域技术培训班就要开课了,而这样的培训班已经办5届了。“把业内专家和技术工程师邀请到现场来授课,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和同行们一起讨论技术,一起创新。”王道光笑着说。
借着自主创新的东风,王道光坚信:赣江水工将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向集团化的方向迈进。“下次再来,企业肯定会大变样儿。”他对赣江水工的未来充满了期许。
点评:
赣江水工从创立至今,共提交了20多件中国专利申请,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就是靠着这为数不多的专利,赣江水工在强手如林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并凭借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负压供水设备,迅速提升了其国内知名度,把市场拓展到了海外。未来,赣江水工在自主创新大道上,定能越走越远。
王道光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校办工厂改制成了南昌赣江水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赣江水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占领了江西省约80%的市县市场,远销非洲多个国家,还提交了20多件中国专利申请。
“我们是尝到了专利的甜头,也听到了专利敲响的警钟,我们能站住脚,靠的就是专利。”王道光一语道破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独门武器”。
专利呵护企业成长
赣江水工坐落在美丽的水都南昌,用王道光的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虽然只有60多名员工和2000多平方米的占地,但办公楼、研发中心、车间、产品展示厅、培训教室、员工宿舍、娱乐活动室、食堂……一应俱全。当然,还包括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20多件专利申请及近10种专利产品。
“我们的主要产品是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大。”王道光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大部分地区存在着用水高峰上不去水的现象,很多高层居民更是经常用水困难,而我国城市现行供水条例又明确规定禁止在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这就必须二次加压。“可是光有市场还不行啊,国内有几百家企业在做二次加压供水设备,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还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王道光又补充了一句。
早在1995年,赣江水工就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而专利意识的建立,则是源于一场与赣江水工无关的官司。
据王道光回忆,1994年,赣江水工来了一位懂技术的员工,没干多久,他以前的公司就跟他打官司,说他带走了前公司的专有技术。那段时间王道光整天琢磨,“我们企业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于是,他去高校向一些法律专家请教,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了“知识产权”,也从此开始了与专利的不解之缘。
从1995年至今,赣江水工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6件。“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后来慢慢发现,含有专利技术的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说到企业的专利,王道光颇感自豪。
赣江水工几乎每件产品中都含有专利,但让企业最为自豪的是无负压供水设备。1998年,赣江水工结合市场需求,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全自动管网叠压无负压给水设备、全自动管网无负压智能给水设备。
“传统的二次加压是通过水泵加压供水,这种方式投资大,耗电耗能,水质还会受到二次污染,而我们研制的2款无负压供水设备不需要建设水池和泵房,可大大降低总投资,节能高达60%至90%,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提起无负压供水设备,王道光滔滔不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赣江水工无负压供水设备中包含了10多件专利,是名副其实的专利产品,而其核心专利的专利号也被印在了设备最为醒目的地方。
“专利产品好啊,有利于企业投标竞标,市场也越做越大。前几天,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看到了这个设备,专门打电话来订购,我们报价后没砍价就买了。”王道光高兴地说。
创新推动企业腾飞
事实上,赣江水工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至2004年,赣江水工与省内一家同行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专利战。
王道光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有一个在高楼供水中解决负压的关键装置,已经取得了专利权,而对方以此装置侵犯他的专利权为由,把事情闹到了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后,认定我们不侵权。可是对方不服,起诉到了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判定赣江水工没有侵权。之后,对方上诉到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也维持了原判,我们胜诉了!”
虽然专利持久战是打赢了,但通过这件事情,王道光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寻求专利保护的信心。2004年以后,赣江水工加大了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设立专人负责企业专利管理工作;2010年,赣江水工被评选为江西省首批专利试点企业。
说到企业发展规划,王道光拿出了专利清单,“接下来企业肯定是要做大做强。你看这几件发明专利,有的适用于消防供水,有的适用于农村供水,这些都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我把它们储备起来,待时机成熟后,再大规模地转化生产。”
采访快要结束时,王道光已经开始忙着处理其他事务了。原来,再过几天,赣江水工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共同主办的供水领域技术培训班就要开课了,而这样的培训班已经办5届了。“把业内专家和技术工程师邀请到现场来授课,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和同行们一起讨论技术,一起创新。”王道光笑着说。
借着自主创新的东风,王道光坚信:赣江水工将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向集团化的方向迈进。“下次再来,企业肯定会大变样儿。”他对赣江水工的未来充满了期许。
点评:
赣江水工从创立至今,共提交了20多件中国专利申请,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就是靠着这为数不多的专利,赣江水工在强手如林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并凭借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负压供水设备,迅速提升了其国内知名度,把市场拓展到了海外。未来,赣江水工在自主创新大道上,定能越走越远。
最新资讯
-
08-13 1
-
08-06 1
-
08-20 1
-
10-17 1
-
02-25 0
-
03-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