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为何在“沉睡”?

发布时间:2019-08-20 22:12:15


  交易:双方很难产生“火花”

  

  企业:职务发明利用率较高

  

  科学技术之所以能成为生产力,关键就在于技术的转移。但是,在大量发明专利诞生的同时,只有5%左右的实施率证明,这些来自“民间”的发明创造要想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还要走很长的路——

  

  ——我省专利实施状况调查

  

  专利为何在“沉睡”?

  

  本报记者 伏润之

  

  新颖别致的创意设计、不断改进的工艺流程、独具特色的实用工具……源源不断的发明创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和期望。

  

  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可以引领社会生产的重大变革。因此,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利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在我省,专利的申请量也是逐年攀升,2007年我省专利申请量1608件,去年3558件,今年接近4500件……

  

  但是,面对这样一批“宝藏”,专利的实施率徘徊在5%左右。那么,为什么大批的专利技术无法转化利用?

  

  个人:非职务发明难转化

  

  在专利领域,个人的发明创造被称为“非职务发明”,以单位为主体的发明创造被称作“职务发明”。

  

  今年60多岁的邵德子,家住秦安县郭嘉乡邵咀村,只有初小文化程度。他在做农活之余,还有着坎坷的发明专利的经历。

  

  30多年来,他先后发明了28项专利技术,其中《一种识字教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证书,并予以公布。《计算机中文手写输入和识别方法》《新型计算机键盘》这两项正在等待公布,其他申请项目正在考察审核。

  

  但是,他的20多项发明专利都没能转化成产品。

  

  还有,2007年,一位姓彭的工人发明出一台“板式蒸发器”,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他觉得,这项技术当时在全国应该属于领先水平,但几年来,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在我省,像这样发明专利无法落地的情况比较普遍。甘肃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晓力告诉记者,我省专利的申请量是逐年攀升的,今年接近4500件,但非职务发明的实施率大致只有5%左右。从中可以看出,我省的技术开发量不少,但仍有很多的技术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为什么专利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