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发布报告分析全球知识与创新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08-20 05:17:15


  国知网讯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网站上发布了OECD《2011年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榜: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报告,该计分榜基于180多项国际比较指标,对当前OECD国家经济中知识与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中亦包含了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南非等主要非OECD经济体的统计分析数据。

  就专利质量,报告通过运用专利引用率、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延展期和专利族数量等专利质量指标发现,在过去十年中(2000年—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质量比上一个十年期(1990年—2000年)平均下降了20%,但各国均倾向于向国外提交更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明人所提交的专利,其引用率最高,但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韩国正迎头赶上。从平均来看,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专利最终能够成功走向市场。

  报告同时指出,专利质量最高的国家与质量最低国家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从20世纪90年代的15%下降到新世纪的9%。从1996年至2000年间,引用率最高的1%的专利中有70%来自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但五年之后,这一份额下降至60%。

  报告显示,从技术领域来看,在2000年至2010年间,可再生能源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方法领域的专利质量最高。而像生物技术和制药等依赖高度创新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则相对较低。英国发明专利的质量在六个技术领域最高,其次为韩国,在五个领域占优,主要是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

  就研发活动及投入,报告指出,目前,。在一些尚未采取类似措施的国家,如德国、芬兰和瑞典,部分也正在讨论引入这些措施。在研发激励措施方面,报告显示,美国和西班牙主要采用公共资金直接支持企业研发,而加拿大、荷兰、葡萄牙和日本则主要使用税收支持来间接促进企业研发。

  报告显示,大多数国家的研发投入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以色列的研发密度最高,其投入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OECD国家的平均值为2.3%。在政府方面,OECD国家的政府在2009年平均约投入国内生产总值的0.75%用于直接资助研发活动。美国政府用于研发的财政预算占本国GDP比重最大,其后为芬兰、爱尔兰、葡萄牙和韩国,从0.2%至1.2%不等。

  报告指出,美国依然是全球研发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但非OECD经济体在全球研发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无论在研究员的数量还是研发的投入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共支出1540亿美元。

  报告指出,虽然在大多数国家,产品创新依然与研发联系紧密,但创新投入的形式正变得更为多样,除研发外,还包括软件、人力资本和新的组织机构等。在芬兰、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

  就全球创新格局和趋势,报告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愈发活跃,科学知识的产生正日益从个体走向集体,从单一机构走向多个研究机构,从国家层面转向国际化,研究人员和机构间的联系也正逐步跨越国家和组织的边界。在所有国家,研发活跃型企业都比非研发活跃型企业更频繁地开展创新合作。在英国,50%以上的非研发活跃型企业在其创新过程中开展了合作活动。而中国的科学出版物数量虽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科技合作程度和研究影响力在世界排名依然较低。

  报告显示,从研究力量来看,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有40家位于美国,其中部分美国大学在多个学科具备研究优势。斯坦福大学在16个领域领先,另外17家美国大学在至少10个科学领域占据优势。一些亚洲国家的大学在某些研究领域开始崭露头脚,如中国有6所大学在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报告指出,从技术领域来看,丹麦、比利时和西班牙在生物技术领域占优,捷克共和国、爱尔兰和荷兰在纳米领域领先,芬兰拥有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美国在卫生相关领域保持了技术优势,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实现引领,日本则在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技术方面拥有强劲的创新实力。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从不具备任何优势技术领域成长为信息通讯技术创新三强之一。

  报告指出,制造业发达或信息通讯技术占优的国家更多利用专利来维系其技术优势,而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则更多采用商标保护。从2007年至2009年,在提交了专利申请的企业中,约有25%成立时间不到5年,其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总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