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转型,创新驱动江苏继续领跑

发布时间:2019-08-28 20:33:15


  苏晓东,江苏常熟市海虞镇科技办主任,中国最基层的一名公务员。

  这个为企业服务了十几年的汉子,从没像今天这样为一家的企业“一喜一忧”矛盾过。

  喜的是,镇里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领军人才朱敦尧创立的恒基科技公司今年形势火爆,在一个租来的小厂房里实现了5000万元销售收入,正打算明年建设一个200亩的厂区;

  忧的是,现在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已经越过警戒线,早已没有用地指标,不用说200亩,就连20亩也难拿出手。

  好在镇里为恒基科技公司专门向省里打了报告,希望能以“点供”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同时,今年镇里还关停了50多家能耗大、污染重、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加速全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苏晓东的“一喜一忧”,正是江苏经济一线转型压力与创新动力并存的真实写照。江苏各地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创新大潮涌动,智慧浪花飞溅。

  创新成为发展风向标

  不只是苏南,即使在经济还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创新驱动也成为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徐州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着力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创新高地。”徐州市市长张敬华如是说。

  “地处苏中腹地的泰州,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崭新而活力四射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泰州市市长徐郭平说。

  “无锡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成为苏南自主创新核心区。”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说。

  苏南、苏北经济有高有低,资源要素不尽相同,为何会有如此一致的步调,高度统一的战略谋划?

  或许是今年5月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罗志军一番振聋发聩的话尤在耳边:江苏既是工业大省、又是资源小省,人口密度全国最高,人均资源全国最少,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重!

  或许是一系列数据提醒着各市的地方官们,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江苏依托招商引资换来占全球1.5%的制造业规模,多数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高新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工业增加值率40%的平均水平。

  又或许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反反复复在不断地敲打着江苏企业敏感的神经,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但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已全面展开,新兴产业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势在必发。

  无论有多少或许最终汇成一条:省委、省政府将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将创新驱动上升为核心战略,努力推动创新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核心是科技创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作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创新不再受制度之困

  上世纪90年代初,,最终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创业者吃了定心丸,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舞台。

  20年后的今天,科研人员发明专利“姓公姓私”的问题在南京同样也引起一番热议,最终南京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用政策文件加以明确:“高校、科研院所采用股份制形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可以其成果形成股权最高不超过70%部分奖励给成果完成人。”而这一比例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是最高的。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制度保证知识产权制度,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通过‘财富效应’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如是说。

  “制度高于技术”,技术创新首先取决于制度安排。其中重点是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和政府考评制度。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

  在创新激励制度上,江苏的步伐已经迈在了全国前列。通过“企业创新,政府免税”,江苏去年对企业创新减免税收超过130亿元,极大地分担了企业创新的风险。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后,省科技厅进一步提出,在推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将更加注重运用普惠制的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在科技政策落实上实行“三个挂钩”:将政策落实与企业申报项目挂钩,将政策落实与厅市会商挂钩,将政策落实与科技工作考核挂钩,力争“十二五”期间科技税收减免额实现翻一番,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

  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激励机制和市场压力机制,政府无法命令企业做什么,只能通过引导和激励,使他们自己来干。运用普惠制的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是符合国际规则的通行做法。

  记者访江南、探苏北,深深地感受到让企业在创新中“得利”“得名”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徐州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中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现在就应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决策部署。”张敬华告诉记者,为突出徐州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该市研究制定了《徐州市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计划》,还专门研究制定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更加轻松前行。

  “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泰州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支持政策,包括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市里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等。”徐郭平介绍说,经过几年努力,力争全市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的企业超过1000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达到3亿元。

  “我市陆续出台了《无锡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无锡市科技领军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全力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谈学明笑着告诉记者,“效果很显著。”

  打造未来创新竞争力

  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

  江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一上来就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攻方向。